中國3億支手機衝擊全球供應鏈(2013-06-17 12:08:15 先探投資週刊│黃俊超)

IDC預估今年中國智慧連網終端出貨量可達近四億台,最主要的成長動能來自智慧型手機,而目前國際與本土品牌市占率皆未逾二成,且規格與價格皆呈M型化。

【文/黃俊超】

摩爾定律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所提出,揭示資訊科技進步的速度。然而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近期表示,估計在七~八年間加速製程技術速度,藉此將重新定義摩爾定律。套句昔日手機王者Nokia的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喜新厭舊的速度加快,造就了日新月異的科技新產品。

當科技越是進步,界線也就越趨模糊。在國與國之間,文化原本是最明顯的差異,然而隨著網路迅速發展,便捷性讓「地球是平的」。而原本手機是手機,PC是PC,品牌、製造商各自發展;蘋果與賈伯斯的偉大之處,將界線一點一滴的擦逝,尤其是智慧手機,已是改變習慣且更融入生活。

中國智慧手機高速成長

從一九九二年全世界第一支智慧手機IBM Simon,到二○○七年蘋果正式推出第一代iPhone,相隔超過十五年才開始進入普及化。而研調機構IDC預估,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將可望正式超越功能性手機,全年出貨量上看九.一八六億台,進入新的里程碑。

IDC估算全球第一季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二.一六二億支、年增率四一.六%;而另一研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則預估二.○九五億支、年增率三六%。雖然兩家機構數據小有出入,不過內容卻不約而同且明白點出:中國,將是今年最具成長動能的市場。

另外,根據美國Business Insider網站指出,中國智慧手機第一季出貨量約達六九○○萬支、年增率一一九%。不論以哪家研調機構預估的出貨數字計算,中國於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比重,已經從去年第四季的二六%成長至三成以上,幾乎是逼近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

美國智慧型手機去年第四季滲透率來到五七%,連沒有收入的青少年竟逼近四成,而以歐洲名列GDP前五大國來看,於去年十二月首度滲透率全超過五成,又以西班牙的六六%為最高。整體來說,已開發國家市場已漸漸朝向汰換率,高成長期間已過,而新興國家則進入滲透率提升的高峰期。

因此,IDC除了預估今年中國智慧手機將突破三億支外,也預期至二○一七年出貨量將會達到四.五八億支,年複合成長率超過一○%,且占全球市占率仍高達三成以上。而印度由於基期相當低,將以五成的年複合成長率攀升至全球約一○%的市占率,另外巴西也將呈現大幅度成長。

三大特點

若以品牌於中國市占率來看,Strategy Analytics報告指出,三星智慧手機去年在中國銷售量達三○六○萬支、市占率一七.七%,較一一年的一○九○萬支大幅增加一.八倍,遠優於三星於全球市場表現。緊跟在後的是聯想與蘋果,而中國本土的中興、華為與酷派,則各擁於伯仲之間的一○%市占率。

當中有幾點可特別留意,一是中國本土品牌崛起,除了中國市場大餅占有主場優勢之外,以主打自有品牌Ascend的華為來說,第一季在亞太地區以外的出貨量年增率將近一倍,而中興也在亞太與美國有不錯的進展,雙雙登上今年全球第一季前五大品牌,且銷售量年成長都逼近倍增。

二是品牌集中化現象在中國並沒有明顯發酵。以今年第一季為評比基準,三星於美國市占率為二一.七%、全球則高達三三.一%;在中國雖是飛快成長,卻也是不到二成。而若是拿蘋果來說,於美國市占率高達三九%、全球三七.四%,在中國卻討不到便宜,約介於一○~一五%之間。

三是價格。由於新興國家貧富差距大,因此若要全面且加速提升智慧手機滲透率,在先求有再求好的思考模式下,低價就成了最重要也最直接的途徑。

回列表頁
其他相關文章
餐飲業多品牌成顯學( 先探投資週刊│吳旻蓁)
特斯拉AI Day解析 哪些台股被點名了?( 先探投資週刊│黃俊超)
ARM有意漲價 RISC-V得利( 先探投資週刊│吳旻蓁)
航空城概念股 一次看明白( 先探投資週刊│黃俊超)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3703.16 190.41 0.30%
以太幣ETH 3052.28 -13.75 -0.45%
瑞波幣XRP 0.505737 0.00 0.55%
比特幣現金BCH 475.13 -8.18 -1.69%
萊特幣LTC 81.45 0.65 0.81%
卡達幣ADA 0.478009 0.02 4.34%
波場幣TRX 0.110376 0.00 0.96%
恆星幣XLM 0.112744 0.00 2.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