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電基建供應鏈後市看好 (2020-12-17 理財周刊 文.高適)



全球進入疫苗施打的後疫情時代,各國政府重心將逐步從防疫轉向拚經濟。考量明年經濟藉由二○二○年低基期的復甦,只是數字上民眾無感的復甦,加上持續的貨幣寬鬆政策(QE)也救不了即將爆發的結構性失業,各國政策焦點勢必轉向能真正刺激實體經濟的財政政策上,由各項基礎建設創造就業需求,提高就業率及民眾所得,進而帶動內需消費,達到推動經濟成長的最終目標。

政策扶植重點 啟動新多頭循環

由於做為火車頭工業的汽車產業,在疫情受創較嚴重的中美歐經濟與就業市場占有絕對的份量,汽車產業貢獻中國1.3%~1.6%的GDP,貢獻美國近一%的GDP,貢獻德國5%的GDP。

如果再把汽車產業所帶動的各式元件、鋼材、半導體、服務等周邊效應算進來,對經濟的貢獻度,可能就要再乘以二~三倍,自然成為政府刺激經濟政策的重點扶植產業。

隨著疫情逐步受控,民眾出門的交通移動需求將隨之恢復,加上低利率環境、政府政策推動,有望增加民眾購車意願,配合二○二○年銷售的超低基期,二○二一年全球車市將正式終結連續四年衰退,邁向新一輪的產業多頭循環。元大投顧預估,二○二一年及二○二二年全球車市銷量將分別年增10~15%及5~7%,絕對銷量在二○二三年回到至二○一九年疫情前的水準。

全球環保法規趨嚴 車廠被趕鴨子上架

全球環保意識抬頭,零碳排放目標已成共識,美國新任總統拜登表示就任後首日即重返巴黎協定,二○五○年以前把美國的碳排放量減至零,並計畫在四年內投資兩兆美元,藉以對抗氣候變遷,同時推動潔淨能源汽車產業,有利加速美國在零碳排放的政策法規制定,拉高電動車的滲透率。

元大投顧預估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將由二○二○年的270萬輛增至二○二五年的1292萬輛,年複合成長率達37%,滲透率則由三.九增至13.7%。

歐洲已開始實施更嚴格的排放標準,歐盟宣佈二○二一年新車每公里平均二氧化碳(CO2)排放不得高於九五克的碳排放目標(二○二○年歐盟境內95%新車平均碳排需符合標準,二○二一年100%均需達標),超出標準的車輛將受到每克九五歐元的罰款,電動車銷售比重不高的車廠為了避免高額罰款,已先加大向特斯拉購買碳積分,未來將積極依據碳排放目標來進行生產和銷售,可預期會有更多電動車陸續上市。

兩面手法逼出驚人銷售增長

電動車銷售有賴政策驅動,尤其近期歐洲棒打車廠、糖給民眾的兩面手法,已讓市場看到明顯的成效。二○二○年前十月歐洲車市衰退27%,但在德國、法國、西班牙、英國等國擴大補貼政策刺激下,電動車銷量逆勢成長,前十月年增92%,滲透率飆上13%,二○二五年的全球預估值已提早達標,一舉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的銷售市場。

同樣採取棒子、糖果兩面政策的中國,近期也是加大促進汽車銷售政策的力度,以達刺激內需消費拚經濟增長的目標。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十二月十日表示,二○二○年底至二○二一年初,商務部將著力推動擴大重點商品的消費,鼓勵相關地區優化汽車限購措施,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及「以舊換新」。距離上一輪「汽車下鄉」已是十一年前,當時背景是二○○八年金融海嘯後政府刺激內需消費拚經濟增長。差別在於此次「汽車下鄉」的重點,放在作為中國汽車產業新生力量的電動車,並將帶動農村充電樁、充電站的電動車基礎建設。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理財周刊》第1060期 2020.12.18出刊

※理財周刊1060期更多精采文章:
◎發行人語>生活新挑戰
◎封面故事>車電基建供應鏈後市看好
◎理財我最大>台灣醫療轉型 疫情催生遠距醫療
◎全球理財觀>全球大宗商品進入「持久牛市」
◎房市觀察>實價登入只是保障基本權益而已
◎房地產會客室>打炒房無效 救援投手『打房三部曲』登場
◎戰情室>避開消費電子 轉進車用電子版
◎AI嬉遊期海>交易信仰與自我質疑
◎新聞熱線>第十一次全科會 擘畫未來的策略
◎健康你我他>今晚我想來碗 獨門冬至防疫湯圓
◎理善大家來>憶「為善不欲人知」的曹純鏗先生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70881.19 1,425.85 2.05%
以太幣ETH 3573.04 72.92 2.08%
瑞波幣XRP 0.628581 0.02 2.72%
比特幣現金BCH 578.74 38.95 7.22%
萊特幣LTC 94.41 0.73 0.78%
卡達幣ADA 0.648665 0.00 0.03%
波場幣TRX 0.120266 0.00 0.65%
恆星幣XLM 0.137928 0.00 3.11%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