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生態又環保 宜蘭小水力電廠獲台積青睞
「夏天的時候,電廠旁邊的安農溪都會有民眾泛舟,就會看到船一直下來!」,恆水創電總經理廖弘毅如此形容這個最親近人的綠電廠。(圖/恆水創電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全台灣第一座河川小水力,就在宜蘭!專注小水力發電的新創企業恆水集團去年6月在宜蘭安農溪完成「安農萬富」小水力發電廠,裝置容量達100KW。雖然發電量不算大,但因為其友善環境發電方式,獲得台積電青睞,展現小水力電廠「點水成金」的潛力。
「夏天的時候,電廠旁邊的安農溪都會有民眾泛舟,就會看到船一直下來!」,恆水創電總經理廖弘毅如此形容這個最親近人的綠電廠。
恆水創電是成立2019年專注在微型水力發電這個領域的一個能源新創企業,除了從國外引進符合生態友善標準的技術之外,也親身開發MIT的水輪機技術,企圖讓小水力可以在台灣遍地開花。
恆水創電執行長鄒飛逯在2008年搬到宜蘭安農溪旁,時常看到這邊豐沛水流,但有一天就看到網路上有小水力技術影片,突發奇想認為也可以在台灣落地,「我們宜蘭生活的環境,有這麼多可以有這麼多豐沛的一個水資源,為什麼從來沒有拿來發揮過?」
身為政大廣電系畢業生的鄒飛逯,就與有國際貿易、太陽光電經驗的廖弘毅一同創立恆水創電,展開兩個非水利或能源相關背景的小水力旅程。他們直接聯繫比利時廠商來台灣看水文環境,確認安農溪確實有發展潛力,因此隨即展開合作。
但問題來了,台灣對於小水力發展較為陌生,兩人也無法取得銀行專案融資,因此只能拿自身房產去抵押,拿出逾4300萬元的開發金額自行投入興建,相當於賭上身價也要完成小水力電廠。
友善生態 魚蝦進入不會變「生魚片」
資金確認後,接下來就是要討論如何開發。鄒飛逯表示,他自己身為在地民眾,當然注重安農溪環境、灌溉及對周遭民眾影響,因此他引進用發電效率可能偏低,但是對環境較好、噪音較低的垂直渦流技術。
他說,垂直渦流不僅對於環境影響更小,就算是長達1公尺魚類游入,都不會被切成「生魚片」,也更加符合當地水文條件,無論是泥沙、垃圾、樹幹或是禽類等異物進入發電系統都不會影響這個最耐操的機組。
而在安農溪推動水力發電也有一大好處。他表示,過去這段河流都是以消波塊來保護堤防,但是這邊水流很強勁,輕易可以把2立方米的消波塊消除,時間久了就要花費數億元來作整治工程,但是蓋起小水力電廠後,就可以一邊消除水的動能,又可創造電能,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去年6月完工的安農萬富小水力發電廠裝置容量達100KW,每年可以發出75萬度的電,每秒會用5.8噸的水,雖然並非發電特別大,但具有其他綠電所沒有的生態優點。
廖弘毅指出,首先小水力發電是排碳係數最少的能源,據聯合國數據,小水力排碳係數只有核能電廠的一半。其次,如果同樣要達到100KW的光電,至少需要6000平方公尺、約一個足球場的大小的光電板,但是小水力機組僅需要278平公尺就可達到,對於地狹人稠的台灣相當適合,更可以在一條溪水安裝4、5座小水力電廠,做到滴滴不浪費的發電。
鄒飛逯也補充,光電的平均容量因子平均13%至14%,小水力發電可以達到40%至80%,主要受到河川流量、灌溉需求等影響,而如果遇到枯水期,就可以進行保養、維護。
發電量僅有100KW 但獲得台積電CPPA青睞
皇天不負苦心人,雖然安農萬富水力發電廠裝置容量僅100KW,但是完工前、發出第一度電前,就受到「護國神山」台積電青睞,簽下「購售電合約」(CPPA)。
鄒飛逯表示,雖然他們清楚發電量完全無法滿足台積電需求,但台積電願意支持的原因是因為看上他們對環境衝擊小、生態友善,以及願意支持新興發展的小水力發電,帶動社會重視這個剛萌芽的新興能源。
除了台積電對於小水力感興趣,他們也透露像是高科技業、金融業等上市櫃都對於它們的小水力發電廠有興趣,苦笑現在最大的瓶頸「就是我們自己蓋得不夠快」,如果有更多案場的話,早就已經簽下去了。
談到發展困境,鄒飛逯表示,因為安農萬富是全國第一座河川小水力電廠,恆水創電與水利署一邊合作制定規則,花費2年半時間訂出SOP,相信後繼者發展將會更快速,而自己也很幸運在用地取得及居民溝通都相當順利。
然而,他提到,現有小水力的躉購費率為每度4.8936元,仍不具有開發誘因,並且現有躉購費率級距僅有「500瓩以下」、「500瓩以上不及2MW」及「2MW以上」3個級距,也不符合小水力開發樣態,因此希望可以增加更多級距,吸引業者投入。
此外,他也以自身經驗呼籲,台灣金融業仍缺乏小水力發電的專案融資,業者只能以自籌資金推動案場,但如此就相當考驗每個業者實力,也不利於案場可以遍地開花,所以應該要思考有沒有解決的金融方式。
鄒飛逯強調,自己希望未來可以做到小水力建置可以「基礎建設化」,可以融入全台灣的河川跟渠道,讓這個最親民的綠電可以無形地融入民眾生活。
而恆水創電如今除了宜蘭已有小水力廠,下月也會完成台中案場,後續在雲林、彰化都有規劃,台東關山圳更是一口氣規劃10座電廠,達到「1滴水發10次電」,這些案場合計將有1.4MW。
但恆水創電不打算止步於台灣,更希望藉由設備國產化,轉進到其他國家。廖弘毅表示,最重要是配合台灣亞熱帶水文條件提出更加模組化的機組,而因為小水力所使用的技術及設備並沒有那麼複雜,我國的金屬加工製造業、機電業都有機會投入,相信可以達到100%的MIT。
更重要的是,恆水創電不僅僅想要在專注在台灣,而是將台灣技術帶到其他國家,認為符合山高水急、亞熱帶的東南亞國家都具有一定潛力。他表示,公司希望不僅是研發出適合台灣的機組,更要把台灣機組輸出到其他國家,成為日本之後的第二個「小水力大國」。
能源署聽到業者心聲 預告將加開小水力級距
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受訪回應,以前只要是水力發電1度電都是2.8元,但這是只有大型水力發電才能辦法達到的規模經濟,後續小水力發電的躉購費率就分切級距,最小級距為不及500瓩。
面對業者需求,他預告,預計年底公布的2025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會再分出一個更小級距,即裝置容量1瓩至100瓩;至於價格,目前內部委員會已完成討論,會比目前的4.8963元高,更接近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