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上電動車?各大車廠正關注氫能車發展洪嘉宏 (2024-07-16 15:20:06)





2021年,美國政府批准了價值75億美元(約新台幣2,445.76億元)的計畫,用於擴建電動車充電站,但實際進展遠低於預期。全美僅有不到十個充電站,顯示出充電基礎設施建置的困境。


編譯/Cynthia




2021年,美國政府批准了價值75億美元(約新台幣2,445.76億元)的計畫,用於擴建電動車充電站,但實際進展遠低於預期。全美僅有不到十個充電站,顯示出充電基礎設施建置的困境。這不僅限制電動車的普及,也阻礙消費者對其的接受度提升。






隨著科技進步和環境意識的提高,氫能再度受到關注,被視為一種清潔能源的重要選擇。(圖/123RF)



電動車趨勢轉變




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球對電動車的熱情逐漸冷卻,一些國家取消汽油車禁令,部分車主也開始重新考慮轉向傳統汽油車,大型汽車製造商也開始將重心轉向混合動力和充電式混合動力車款。這些變化不僅反映市場的實際需求與消費者偏好,同時也顯示出電動車面臨的技術、成本和基礎設施挑戰。




更多新聞:永續交通的未來 氫能電池成主要推力




氣候變遷持續加劇




全球氣候變遷的威脅日益嚴峻,預測2024年可能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這現象引發對全球暖化影響的深切關注,特別是汽油車所排放的碳排放,仍然是主要的環境問題之一。面對這些挑戰,國際社會需要更加積極地採取行動,推動綠色能源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進而有效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




氫能車的發展演進




儘管過去氫能技術的接受度不高,但自19世紀以來一直被用於動力車輛。早在1970年代,現代汽車製造商首次探索氫能技術,展示其潛在的未來發展方向。隨著科技進步和環境意識的提高,氫能再度受到關注,被視為一種清潔能源的重要選擇。現代汽車業者和技術研發機構正積極推動氫能車輛的開發,期望通過改進技術和降低成本,使氫能車輛成為未來交通運輸的可行解決方案。




氫能車應用




2008年,本田(Honda)和豐田(Toyota)在日本政府支持下推出FCHV和Clarity氫能汽車,引領氫能技術在汽車領域的初步應用;通用(General Motors)、現代(Hyundai)和法拉利(Ferrari)等全球汽車品牌也加入氫能車的開發與研究。這些企業為了推動氫能技術的發展,投入龐大的資金,例如通用汽車投入350億美元(約新台幣1.14兆元)進行相關技術研發。本田則成功研發出行駛400英里的氫能卡車,適合長途運輸需求,展示氫能在商業應用上的潛力和可行性。




氫能基礎設施挑戰




目前,大部分氫能生產仍依賴天然氣和煤炭,而轉向可再生能源生產氫能技術則需時日發展。氫能生產成本高昂,導致氫能車的運營成本居高不下,且建設氫能加油站的成本遠高於電動車充電站。在美國僅有53個氫能加油站,多數集中在加州,這顯示氫能基礎設施建設與車輛普及之間的挑戰與困境。




氫能車的安全性




氫能車的安全性需要特別的設計與製造工藝,本田在燃料電池車方面進行強化的安全設計與測試。這類車輛具有快速充能和零排放等優勢,若能有效解決安全性和成本問題。美國政府目前正積極投資7.5億美元(約新台幣244.58億元)推動氫能技術的發展,主要集中於改進電解技術、降低生產成本,以及推動氫能的更廣泛應用。




氫能的未來展望




儘管氫能面臨眾多挑戰,但作為清潔高效的能源替代方案,仍具有巨大潛力。隨著對氫能的進一步投資和技術發展,未來十五年內,氫能車有望成為現實,為全球環境問題提供重要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Motor1.com



這篇文章 趕上電動車?各大車廠正關注氫能車發展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