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A:半導體可望健康成長 台灣供應鏈無可取代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執行長吳志毅今天表示,半導體產業未來將會持續健康成長,台灣供應鏈無可取代,不過應建立更具韌性的生態系。

吳志毅今天出席半導體創新暨產業新創高峰論壇,剖析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及挑戰。他指出,政府在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過程扮演重要支柱,建立基礎架構,並培育適合半導體工廠的人才,這是台灣的優勢。

吳志毅說,目前許多國家爭相發展半導體產業,不是投資晶圓廠就會形成產業聚落,不是買儀器設備就可以生產3奈米技術,台灣是經過50年才建立起半導體產業鏈,如今其他國家至少要20、30年才能夠建構產業鏈。

吳志毅表示,回顧全球半導體產業過去發展,每10年會在應用有重要進展,人工智慧(AI)將是未來重要應用,他認為,摩爾定律會一直延續下去;此外,還有新材料,未來也會朝向系統微縮發展,半導體產業將會持續健康成長。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辦人高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他發現,因製程技術提升,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密度,約每18至24個月便會增加1倍,「摩爾定律」也成為半導體製程技術推進速度的遵循依據。

吳志毅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供應鏈未來5年、10年仍將無可取代,不過,應建立更具韌性的生態系,並強化人才、研發及水電設施。他說,半導體產業絕對要產、學、研界一起合作,晶創台灣計畫應凸顯產學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