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推X光影像判讀人員分級 查獲毒品案5年增1.5倍


海關X光影像判讀人員分級制成為緝毒利器,財政部今天表示,此制度5年多來培養超過1100名具初、中及高階判讀人員資格者,而查獲毒品案件數由民國107年355件,增加至112年的558件,成長超過1.5倍。

財政部關務署副署長蘇淑貞表示,海關為強化邊境查緝量能,並兼顧通關便捷,持續利用X光檢查儀輔助執行貨物查驗,目前全台小型X光檢查儀設有109台、一台須配置2人,主要用在快遞貨物、郵包、旅客行李等;大型的貨櫃X光檢查儀11部、一部須配置一組4至5人。

蘇淑貞進一步指出,X光影像判讀能力是關員執行X光儀檢勤務的重要知能,為提升關員影像判讀分析能力並有系統地傳承經驗,海關自107年起實施X光影像判讀人員分級制度。

蘇淑貞說明,分級制度將判讀人員分為初、中及高階3級,見習人員經過考核通過,可成為初階判讀人員;經中、高階判讀測驗合格者,則晉升為中、高階判讀人員。

她指出,以中階判讀人員而言,負責輔導初階判讀人員的影像判讀;高階判讀人員負責指導初、中階判讀人員的影像判讀技巧、辦理相關教育訓練,及配合執行X光影像判讀精進作業。

蘇淑貞表示,此制度自107年實施迄今,海關具初、中及高階判讀人員資格者分別為368人、591人及184人,合計1143人;關務署也會增訂獎勵措施、提供誘因,希望判讀人員人數可以持續增加。

蘇淑貞指出,查獲毒品案件數則由107年355件,增加至112年558件,成長超過1.5倍,顯示X光影像判讀人員分級制度,有效提升關員影像判讀分析能力及增進查緝績效。

她強調,海關將持續辦理分級測驗,並藉多元化教育訓練方式及不斷充實X光影像資料庫,培育X光影像判讀專業人才,以增進邊境查緝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