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子隨筆》五二〇感懷詩





我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寫下了《五二〇感懷詩》,為今年的《五二〇》誌記。詩如下:《兩蔣輝扁馬思宗,蔡賴臨朝萬事空;台灣多少媽祖廟,依舊香煙裊繞中》。(圖/取自網路)

作者/薛中鼎

五二〇,是所謂的“中華民國總統”宣誓就職的日子。在此,我先説説“五二〇”的緣起。

最後,我再發表我的 一首《五二〇感懷詩》,為 2024年的五二〇,留個紀念。

1.“五二的緣起

一個正式國家,必須要有《憲法》,才能依據《憲法》,選出國家的正副總統。

要制定《憲法》,就必須先召開“全國國民代表大會”,來制定憲法。

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1925年逝世於北京時,中華民國還沒有召開過“全國國民代表大會”,也沒有《憲法》。所以孫中山在彌留時,還念念不忘的說:

《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

中華民國命途多舛,一直要到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11月底,孫中山逝世21年後,在蔣介石主持之下,才得以召開“制憲國民大會”,來制定《憲法》。

這個“制憲國民大會”,受到抵制。當時的共產黨、與第三勢力代表“中國民主同盟”(民盟),都拒絕派代表參加。換句話説,共產黨與“民盟”,都不承認這個《憲法》的合法性。

所以說,《中華民國憲法》是由“中國國民黨”所制定的憲法。

無論如何,國民政府於1947年1月1日,頒佈《憲法》,並明定於1947年12月25日,開始實施《憲法》。

至此,西方的《聖誕節》與《中華民國行憲紀念日》為同一天。美國《聖誕節》放假;中華民國是《行憲紀念日》,也放假。

1948年4月20日,在首都南京,由“第一届國民代表大會”投票選舉中華民國正副總統。總統由蔣介石高票當選;副總統選舉則歷經波折,最後由蔣介石的政敵,桂系領袖李宗仁,經歷四輪投票,才擊敗孫科勝選。

蔣介石與李宗仁,於1948年的五二〇,宣誓就職,成為中華民國實行《憲法》以來,第一任《中華民國正副總統》。



1948年的五二〇,宣誓就職,第一任《中華民國正副總統》。(圖/取自網路)

這就是今天選定“五二就職”的緣起。

不過, “五二〇”就職的兩位人士,一位在立法院以英文發言,心態就是個美國人;另一位一心嚮往日本,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這兩位實在沒有必要,選在“五二〇”,對著孫中山遺像,宣誓就職。

這兩位應該另擇吉日,宣告就職,以明其心志,表裡合一。否則,將令識者所恥笑。

2.蔣介石不祥的五二

蔣介石的五二〇,似乎是個不祥的開端。當時的國共内戰,國民黨軍已經是屢遭敗績。1948年九月,共軍解放濟南,俘虜國軍第二綏靖區司令,名將王耀武。接著,就是1948年底開展的遼瀋、淮海、與平津三大戰役。

到了1949年初,三大戰役大勢已定。蔣介石慘敗,輸掉了近二百萬的國軍精銳。蔣介石迫於形勢,於1949年1月21日引退總統職位。

蔣介石於“五二〇”登基,才短短八個月後,就因兵敗而引退。

1949年10月1日,一度走投無路的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宣佈建國。12月10日,蔣介石飛離成都,從此再也沒有回到大陸。

就氣運來説,蔣介石自“五二〇就職”之後,就一路走衰運。

蔣介石在二戰結束時,是聯合國的創始人之一。在他的暮年,聯合國通過了 2758號決議案,“指名道姓”的將他“驅逐”出聯合國,對他做了莫大的羞辱。



蔣介石1949年來台灣,為台灣的國防與經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台灣能有今天,理應感謝兩蔣。不過,蔣介石身後,塑像經常遭人噴漆。台灣綠營,不但不知道飲水思源,還要羞辱死人,以彰顯自己的威風。

蔣介石一度叱吒風雲,到了晚年,受到極為不堪的羞辱,身後還遭小人潑漆,人生起伏之大,令人唏噓。

相對來是,今天的中國大陸,對蔣介石還算公允,不吝於讚揚蔣介石的歷史功績。

所以説,如今“五二〇” 的“光環” ,演變到後來,是凶是吉,很難説。



3.我看兩岸關係

談兩岸關係,可以長篇大論,也可以簡而言之。

我在此簡而言之,我認爲現在的兩岸關係,就像是“貓與老鼠”的關係。老鼠已經在貓的跟前,跑不掉了。貓正在考慮,什麽時候下手最好。

老鼠的身上有點毒,最好能在消了毒之後,再下手爲好;老鼠的身上,看著還帶點刺,最好能順著刺,而不是逆著刺下手爲好。貓正在考慮,這一類的邊角問題。

老鼠呢,很可憐,迷幻藥吃多了,搞不清狀況,經常唧唧歪歪,胡叫一通,好像自己很兇悍夠力。

台灣有五隻小妖娃,榨菜蛙、靠背蛙、土屋蛙、田鼠娃、歇斯底里蛙。多年來,蛙蛙呱呱呱,智障無下限,令人不堪其擾。現在終於要被拎出來“祭旗”了,下一步如何,大家皆有所期待。

4.我看中美鬥爭

滿清末年,滿清王朝已經不具備“天朝上國”的實力,但是無法割捨“天朝上國”的心態與身段,終至於犯下一個接一個的錯誤,路越走越侷促。

今天的美國,也很類似。美國已經不再具備 “獨霸天下”的實力,但是又無法割捨他“獨霸天下”的心態與身段,終將自誤而誤人。

我期待美國,將有新一代的策略大師應運而出,指引美國做出戰略收縮的決策:不要到處干涉他國内政,不要到處當戰爭販子;要注意固本培元,要敦親睦鄰;應考慮走回“新門羅主義”。

我行走祖國山川各地,充分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別的不説,只要是在奇山峻嶺,巔峰之處,就必有巍峨壯觀的寺廟,反映出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克服萬難”的强大的韌性與生命力。



奇山巔峰上皆有寺廟(華山)。

中國大陸各個地區,雖然有各自的地域文化,但是整個國家文化的認同性很高,國家的一致性,超越各個地域的分離性。

中美相比,中國是實行王道,近者悅,遠者來;美國是實行霸道,不聽話,就整你。與中國交往,發展經濟;與美國交往,引進戰爭。

所以,與中國交往的朋友,會越來越多;美國朋友,會越來越少。

歷史經驗,是中華民族,潛力雄厚,只要治理得當,就會迅速崛起。

商鞅變法,僅二十年,秦國就由弱轉强。鄧小平改革開放45年,中國回歸其既有歷史地位,殊為合理。

5.《五二感懷詩》

我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寫下了《五二〇感懷詩》,為今年的《五二〇》誌記。

詩如下:

《兩蔣輝扁馬思宗,蔡賴臨朝萬事空;台灣多少媽祖廟,依舊香煙裊繞中》

詩的意思是説,自1949年蔣介石到台灣以來,台灣的領導者,歷經兩蔣輝扁馬思宗五朝,再到蔡賴兩朝,小朝廷即將結束,萬事轉成空。

縱使朝廷變換,文化傳承依舊綿綿不絕。台灣從北到南的諸多廟宇,無論是祭奉媽祖還是關聖帝君,都依舊是香煙裊繞,福報長在人間。

(本文寫於 2024/5/20 前夕)

注:我之前寫過類似的詩,時事遷移,舊詩應予捨棄。本詩反映了當前情況。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