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舟十八號4隻「水生太空人」正游在太空






自從今年4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十八號任務後,目前該團隊已經在天宮太空站進行一個多月的科學實驗,其中包括一起從地球前往太空的4隻斑馬魚和金魚藻,以「水生太空人」的方式研究微重力對水生脊椎動物的影響,也是人類首次在太空中進行相關飼養實驗。


編譯/李寓心




自從今年4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十八號任務後,目前該團隊已經在天宮太空站進行一個多月的科學實驗,其中包括一起從地球前往太空的4隻斑馬魚和金魚藻,以「水生太空人」的方式研究微重力對水生脊椎動物的影響,也是人類首次在太空中進行相關飼養實驗。






斑馬魚擁有許多與人類相同的器官和運作方式,甚至可以達到細胞層面。圖取自 Getty Images



根據中國太空人回報,目前4隻斑馬魚和藻類狀況良好,接下來將繼續觀察微重力如何影響魚的生命週期,以及在封閉環境中的其他自然循環。因為微重力的影響,遠超出人類在太空感受到的失重狀態,可能會導致人類身體機能出現變化,從骨骼到心臟和大腦等。然而人類構造複雜,研究條件相對複雜,所以為了能在太空中停留更長時間,執行前往火星的長期任務等,需要透過這些生物,瞭解生物構造在太空中的變化。




更多新聞:工作長達8.5小時 中國太空人太空漫步破紀錄




斑馬魚擁有與人類構造相似處




而斑馬魚體型小、易於照顧,在孵化之前完全透明的狀態,可讓科學家在它們發育過程中進行觀察,是研究生物構造的絕佳範本。對此華盛頓大學發育生物學家Aaron van Loon表示,儘管斑馬魚看起來不像人類,但其實它們擁有許多與人類相同的器官和運作方式,甚至可以達到細胞層面。




最早進入太空的魚類




實際上,早在1973年天空實驗室計畫中,就已搭乘阿波羅號攜帶「加拿大底鱂」(Mummichog)至太空,執行為期三個月的太空任務,成為人類史上最早進入太空的魚類,也發現這些小魚在太空三週的時間,因缺乏地球引力,在塑膠袋內完全失去方向感,直到最後才掌握平衡。如今經過50年後,4條斑馬魚正在天宮太空站適應陌生的太空環境,生活在特製的自我維持生態系統裡。




資料來源:Popsci



這篇文章 中國神舟十八號4隻「水生太空人」正游在太空 最早出現於 TechNice科技島-掌握科技與行銷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