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取消34項台灣農產品免稅 陸委會反嗆:所有「善意」都有政治目的




中國昨天(18日)宣布自25日起,停止對台34項農產品免關稅待遇。對此,行政院經貿辦昨晚表示,中國自2021年起陸續對我鳳梨、蓮霧、石斑魚等農產品實施片面限制,僅以政治理由重新開放特定地區之品項,實屬經濟脅迫手段,我方表達強烈抗議。陸委會回應,政府也強調中國所有「善意」都有政治目的,可以隨時取消。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18日宣布,25日起停止對台灣包括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關稅待遇,強調我方單方面對中國產品採取禁限制措施,已嚴重阻礙雙邊經貿合作。

對此,經貿辦表示,中方分別於2005年就15項水果(如鳳梨、芒果等)、2007年就11項蔬菜(如洋蔥、萵苣等)及8項水產品(如帶魚),共計34項農漁產品降為零關稅。由於鳳梨、芒果等產品已被中國暫停進口,2024年該等34項產品我出口中國金額為736萬美元,未來恢復正常稅率後,約須支付107萬美元關稅。

經貿辦說明,面對中國持續經濟脅迫作為,我政府早有掌握,並預作因應準備。為減少外銷市場風險、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我政府已採取「開拓新興市場」、「改善外銷產業鏈」及「多元通路與行銷推廣」三大策略及具體措施。

根據統計,農產品外銷中國金額占比從2018年最高的23.2%,至2023年降為10.2%,其中水果銷中金額占比更從2019年最高80.1%,至2023年降為6%。

針對中國取消34項台灣農產品免稅優惠,陸委會也強調,「從中共最近一連串作為看來,顯然是將貿易當成武器,把所有優惠措施當成脅迫工具,這也是政府一再提醒不能依賴所謂中共『善意』的原因,所有『善意』都有政治目的,都可以隨時取消」。

農業部則解釋,中國片面發布停止15種原產於台灣的水果及19種蔬菜及水產品零關稅措施,但過去中國對於類似的期程、細節都未確認公告,可能隨時片面、未經談判就取消優惠措施,因此持續呼籲中國與我方展開諮詢,協商零關稅實施期程、快速通關處理方式等,建立透明化貿易環節,以保障農民長遠利益,不過至今仍未得到回應。

農業部提到,台灣農產品輸往中國,除面臨面臨運銷成本高、通關時間長、加值稅偏高,以及仿冒台灣水果之盛行及低價水果等競爭,且時有面臨貿易付款及品質等爭議無法立即解決等外部成本。因此,農業部積極開拓中國以外高消費市場,包括2020年鳳梨輸往澳洲,2024年鳳梨輸往紐西蘭、紅肉紅龍果輸往日本等。

農業部強調,台灣農產品2020年來外銷中國以外的市場,貿易額為38.94億美元,2023年達到43.9億美元,接下來將持續外銷台灣優質農漁產品至高消費市場,提升台灣農漁產品的海外知名度,力抗關稅壁壘,確保農民收益。(責任編輯:呂品逸)

(延伸閱讀:稱我方單方面阻礙經貿合作 中國停止對台34項農產零關稅政策


其他人也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