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攜公視推「AI手語氣象主播」助聽障者收聽即時天氣訊息







工研院今日攜手公視推出全新AI手語氣象主播,預計最快明年下半年上線,此次合作不僅提升氣象資訊的普及性,更為聽障者帶來可即時掌握天災等警訊之全新解決方案。


記者/孫敬 Archer Sun




工研院今日攜手公視推出全新AI手語氣象主播,預計最快明年下半年上線,此次合作不僅提升氣象資訊的普及性,更為聽障者帶來可即時掌握天災等警訊之全新解決方案,為資訊無障礙推動跨出重要一步,展現公益科技的實踐力。




延伸閱讀:工研院每年研替開出百位職缺!用「3大優勢」吸引人才






工研院運用高精度的AI手部骨架估測技術,建立臺灣手語資料庫,
在後續2D影片生成時,準確模擬複雜的手勢與空間位置,並保持手勢的流暢性與準確性。(圖/工研院)



工研院已有開發聽障者輔助用品經驗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第2季聽覺機能障礙者為136,355人,而勞動部統計的數據稱,截至2024年10月,全臺手語翻譯員僅有616人。在這樣的大環境挑戰下,工研院希望透過「AI虛擬手語氣象主播」填補手語翻譯人力的缺口,也能讓聾人透過大眾媒體獲得平等的資訊權利。




AI手語氣象主播與現行一般AI主播技術不同之處,在於主要處理語音生成、對嘴同步相對單純;透過與專業手語主播合作建置的氣象手語語料庫,結合人工智慧骨架生成技術和深度學習模型,能生成AI虛擬主播以流暢的手語動作與表情,即時播報氣象。






「AI虛擬手語主播」,協助聾人在面對緊急狀況時,也能即時掌握最新消息,獲得平等的資訊權利。(圖/工研院)



對於本次雙方合作,工研院副總暨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丁邦安表示,工研院技術團隊自2023年便開始研發AI手語翻譯員,然而對這類AI工具來說,手部的動作的精確極為重要,因為手語是一種視覺語言,具有表達的複雜性,透過手勢位置、面部表情來傳達意思,需要高精度的骨架估算技術與深度學習手勢生成模型,加上手語發展會受到當地口語影響,須透過專業的手語翻譯員及聽障者共同建立語料庫。因此,此次雙方合作不僅是提升資訊平權,也是傳承臺灣手語,保存重要文化資產。




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表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AI科技可以幫到需要幫助的人。今天雙方合作,即是發展「普惠科技」的一大重要案例,讓普羅大眾都有平等機會能運用AI科技。工研院過去曾與國家兩廳院、桃園市政府合作「5G共感穿戴裝置」震動背心,讓聽障者打破音樂的感知界限等。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這篇文章 工研院攜公視推「AI手語氣象主播」助聽障者收聽即時天氣訊息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系統開發、資訊提供: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台灣期貨交易所
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 © PChome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