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管中閔質疑校長遴選程序 點名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有角色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前台大校長管中閔今(18)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針對韓國總統尹錫悅因戒嚴案遭彈劾一事,管中閔直言:「這起事件發生得很突然,令人感到意外。」管中閔認為,韓國作為長期以來民主國家的典範,此次事件不僅在韓國國內,在國際上也引發強烈負面反應。他表示:「這是個荒唐的鬧劇,應該給所有人一個警示,這種事絕不能隨意亂搞。」
談及過去的「卡管事件」,管中閔針對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的角色發表看法。他指出,依據大學法規定,校長遴選應由大學遴選委員會負責,教育部則指派三名代表參與,最終由教育部核定。他說:「從程序上來看,這應該與行政院無關,但當時鬧得沸沸揚揚,行政院和總統府顯然有一定程度的參與。」
管中閔透露,當時一些與民進黨關係密切的媒體及朋友曾向他表示,教育部已同意他的聘任,但相關公文卻卡在行政院,「每當事情看似已經進展到最後一關,都會被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否決」。他強調,他無法查證這些說法的真實性,但多次聽聞類似消息。
管中閔表示,早年大學校長遴選的制度雖不同,但最終的任命權依然不脫行政院長的干預,「以前大家都知道,台大的校長任命絕不是教育部長說了算,一定需要行政院長點頭」。他說,即使程序有所變化,但實質上行政院長對遴選過程的影響力仍然存在。
傳承傅斯年精神 管中閔:「未來大學計畫」是留給學生最好禮物
談及台大對社會的影響與其在任內推動的計畫。管中閔提到,「我們貢獻這個大學於宇宙的精神」這句話,來源於過去台大校長傅斯年一次演說,反映出台大在培育學生與服務社會方面的重要使命。
管中閔指出,大學不僅是教導學生知識的地方,更要培養他們成為具備社會責任的世界公民,「大學的責任是為這個時代、為國家、為社會貢獻更多」。他認為,這句話的核心精神正是台大始終努力的方向,即以教育與研究為基礎,為更廣大的社會創造價值。
主持人提到傅斯年校長的名言:「儘管有人罵我、反對我,我絕對不灰心,中國僅有這麼一塊乾淨土,也僅有這麼一個大學,我一定好好把它辦好。」並詢問管中閔在任內為台大留下了什麼?管中閔回應,他在校長任內進行了一些制度與硬體上的改革,但認為這些改變可能隨著時間淡化。然而,他特別強調,自己在任期間推動了名為「未來大學計畫」的重要專案。
管中閔說,「未來大學計畫」是台大創新設計學院的老師、校友與學生共同討論的成果,旨在因應未來社會對高等教育的挑戰。他提到,這項計畫在其卸任前已部分開始執行,而在其卸任後,教育部更將此計畫納入重點推行內容,這項計畫不僅是台大的創新實踐,也成為推動全國高教改革的重要參考。
管中閔表示,「未來大學計畫」的核心在於改變傳統對學科分類與學生學習方式的限制,這項計畫旨在打破學科邊界,提供學生更多選課的彈性,讓學生在選擇專業方向與修課時,不再受限於主修或所屬系所,這不僅是制度的改變,更是觀念上的一場革新。他強調,計畫的推出需要時間慢慢發酵,但已經有越來越多學生選擇以這種方式完成學業。
「我很高興看到這個計畫不僅在台大逐步落實,還被教育部選定推廣至其他學校。」管中閔提到,從2020年開始規劃到2021年正式執行,這項計畫讓學生能更靈活地確認自己的專業領域,同時拓展學習的可能性。他認為,這是為學生創造更多選擇的制度設計,讓高等教育更加多元且具有包容性。
「這是我在校長職位上留給台大的最好禮物。」管中閔最後表示,「未來大學計畫」是他任內最具意義的改革之一,期盼這項計畫能在台大以及更多學校中持續深化,為台灣的高等教育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與創新契機。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影音團隊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台灣如何應對美中角力? 李文忠:平衡立場無法實現需實質依賴美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