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調:美中搶人形機器人商機 5至10年迎爆發性成長


研調機構DIGITIMES今天表示,近2年人形機器人以美、中兩國發展較受矚目,未來5至10年人形機器人將迎來爆發性成長,至2035年將創造近260億美元產值。

DIGITIMES分析師林欣姿認為,隨人工智慧(AI)、感測器、材料等技術突破與成本下降,且勞動力短缺,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加速發展,並積極導入場域試驗,以證明人形機器人的潛在利益與商機。

林欣姿指出,從近期發展狀況來看,美國和中國是人形機器人發展的兩大主要國家,美國在技術研發方面領先,中國則在市場規模和政策支持方面具有優勢。

DIGITIMES說明,波士頓動力在2013年推出採用液壓動力的Atlas人形機器人,過去10年在移動能力上可謂為人形機器人的典範;2024年4月波士頓動力宣布液壓版Atlas退役,並推出新一代電動版Atlas,大幅縮減體積、重量與保養成本,但安全性與靈活度更勝以往,可見電動化人形機器人為大勢所趨,電動版Atlas預計在2025年導入現代汽車工廠場域進行試驗。

另外,Tesla在2023年底推出的Optimus Gen 2展現精細的抓取能力,預計在2024年底導入Tesla自家電動車產線進行試驗;Figure AI的Figure 01具視覺推理與自然流暢對話的能力,預計導入BMW位於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工廠進行試驗,接下來2年的場域試驗將是人形機器人是否能走向商業化量產的關鍵。

DIGITIMES指出,中國擁有龐大的製造業市場和豐富的人才資源,為人形機器人大規模量產和應用提供有利條件。此外,中國政府也提出多項政策支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如中國工信部在2023年底提出「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北京成立人民幣100億元規模的機器人產業基金等,目標至2025年實現人形機器人量產,預計市場規模可突破1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