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市場競爭激烈 中國大學畢業生付費實習求工作


畢業季到來,有些中國的人力仲介業者看準新鮮人急於找工作,於是做起「付費內推」生意,號稱只要付錢就能安排實習機會,甚至拿到正職。然而也有些人付了數萬元後才發現是騙局一場。

在失業率高、求職市場競爭激烈的情形下,中國應屆畢業生正面臨就職焦慮,除了直接投入職場外,也有人希望先到知名企業實習,讓履歷更好看,以利往後求職。

看準大學畢業生的焦慮,有人力仲介業者宣稱只要付錢就能協助取得實習甚至工作機會,而且號稱從「修改履歷」到「實習媒合」、「成功轉為正職」的一站式服務。

綜合澎湃新聞、中新經緯、科技媒體36氪報導,一般而言這類的仲介業者會要求求職者提供履歷,接著將履歷與求職資源媒合、審查,如果順利的話,求職者只要數週就能拿到實習機會。

然而內推付費實習需要交「意向金」,求職者必須繳錢後才能達到這個機會,費用則依產業不同而從人民幣8000元到1萬9000元(約新台幣3萬5000元到8萬3000元)不等。如果是業界知名的企業,價格會更高。

報導引述遼寧招才人力資源諮詢服務公司副總經理楊兵指出,很多學生在畢業求職時,想為自己的經歷加分,因此有前往知名企業實習的需求。

此外,也有一些在企業裡負責人才招募的管理人員透露,有些仲介為了「媒合實習機會」,因此會暗示支付相關人員介紹費,金額從數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報導引述一名在知名外企工作的高階主管表示,完全不接受這種方式,不但拉低了公司口碑,豐滿了這些仲介的腰包,這種花錢鍍實習金邊的,大部分能力可能無法滿足企業需求,而且用了這樣的人將會損害公司利益。

除了企業本身存有疑慮外,「付費內推」產業鏈也成另一種詐騙手段,有些求職者付出大量金錢後卻換來一場空。

報導提到,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在新浪旗下的消費者投訴平台「黑貓投訴」中有不少關於「付費內推」的投訴,投訴內容包含「虛假宣傳」、「消費欺詐」、「拒不退款」等。

今年5月,有消費者投訴一家企業開設「內推班」,承諾可以「直通」多家國企,誘導消費2萬多元;另一起案例中,不少人投訴業者聲稱求職者只要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85%可以「內推」到娛樂圈工作;結果數十名學員上當,涉案金額將近100萬元。

報導引述北京嘉濰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指出,在現階段的就業環境下,付費實習屬於不健康的市場現象,擾亂了正常就業秩序。不建議大學生採用付費內推的方式獲取實習機會,不但成本高、風險大,且這種形式的實習未必能為履歷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