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月70城中古屋房價全跌 多地成交價不顯示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的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古屋房價比起上個月全數下跌。財經媒體則指出,一二線城市的中古屋成交價數據近期已「集體消失」,官方可能想減少市場對房價下跌的過度關注。

中國房價近兩個月迭創近年新低。5月各線城市的新屋和中古屋價格,月減幅度持續擴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計算,4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的銷售價格月減0.6%和0.9%,跌幅分別擴大0.3和0.4個百分點,創近年來新高;5月,新屋和中古屋的銷售價格進一步下降,分別月減0.7%和1%。

近日中國財經自媒體「櫻桃大房子」開始報導,包括北京、杭州、合肥、武漢、南京等至少15個城市,關閉了中古屋成交價顯示,這些地方的民眾若想買房,沒有公開的過往相關數據可參考。

媒體解讀,這是想讓民眾盡量不被市場影響。財經媒體「金融界」指出,在當前市場整體下行壓力下,中古屋成交價資訊的不透明化,可能是為了「打破房價下跌的慣性,為市場回暖創造條件」。

文章引述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當前的中古屋交易是以社區內的「最低價成交」為主導,導致高於此價格的房源難以成交。在資金鏈緊張的業主急於套現的情況下,大幅降價可能引發價格預期的自我實現,觸發新一輪的降價潮。

文章說,一些地方政府透過遮蔽中古屋成交價資訊,來減少市場對價格下跌的過度關注。這個策略曾在過去房價過快上漲時被採用,通過屏蔽成交記錄來遏制房價漲勢。現在,這一手段再次被用來穩定房價,減少市場的恐慌情緒。

中國央行在5月17日推出救市措施,各城紛紛調降自備款成數和房貸利率,上海及廣州還加上放寬限購規定。根據市場機構中指研究院的數據,上海、深圳、杭州在當地政策公布後,房市成交量有所上漲;6月前兩週,重點50城新屋週均成交面積較5月成長24%,但仍較去年同期下降22.3%。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為,核心城市政策效果正在顯現,但未來市場能否持續修復,仍依賴於接下來政策跟進節奏和力度,以及居民收入預期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