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之中又有歧路 爛尾樓保證交樓不保證品質


中國爛尾樓4

(中央社記者呂佳蓉、張淑伶台北27日電)「杭州是一個很『捲』(競爭)的城市,很多年輕人賺錢很厲害,我想也許自己就是在這個環境下,造成攀比的壓力,但掙了這個東西又能怎樣?」,林曼(化名)向記者說出買房心聲,購屋從原本的喜悅,到歷經爛尾、保交樓的忐忑,拿到手的房子品質不如預期,但再也難以吭聲。

從事資訊產業的林曼是典型的中國「90後」有為青年。2021年靠著父母及自身努力,在G20、網路新興產業帶動發展下的杭州,透過「搖號」(抽籤)得到買房資格。他所買的建案位於杭州上城區以東的新城區域,名稱為「花樣年對越天」,釋出500間房。

「搖號買房」,就和「搖號買車牌」一事相同。在中國,當需求量太大時,只能靠抽籤決定買房買車的順序,這在當時是一件事稀鬆平常的事。2021年,正值杭州房市火熱,買房搖號中籤率為1/10。林曼搖到了,並且以開盤價格每平方公尺人民幣4.2萬元(下同,相當於每坪新台幣61萬元)買了其中一戶。

中籤買房喜悅不久開發商出現爆雷危機

林曼買房時還不到30歲,爸媽負擔自備款,他貸款人民幣280萬元,每月動用公積金加上自掏腰包,要付1.2到1.5萬元,在科技公司上班的他,交完房貸就是個「月光族」。他坦言買房時並沒有考慮能力,「因為付不出來爸媽也會付」,但他強調,目前為止,每月房貸都是自己付。

然而,中籤資格買到房的喜悅沒過多久,同年底,建案開發商花樣年各種暴雷風險的訊息已經在網路上傳開。這一深圳來的開發商事實上來頭不小,花樣年是1996年由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中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姪女曾寶寶所創,是中國百強房企之一。

花樣年在2021年10月出現債務違約,集團將違約原因指向疫情反覆、行業政策與宏觀經濟等多重因素影響,因而出現階段性緊張。他們沒提的,是隱藏在後、影響房地產行業至深的「三道紅線」政策,讓開發商融資資金出現斷鏈。

2022年3月,根據浙江經視新聞報導,杭州「花樣年對越天」停工半年。一則報導說,業主(屋主)前往維權,與總包工程偷工減料甚至停工相關。

林曼向中央社記者訴說爛尾樓業主的維權心聲,他在顯得挫折與氣餒的語氣中強調,在中國維權是要付出代價的,但很多人是靠著兩代、三代人的積蓄去買房,出問題肯定仍要拚命。

屋主維權被叮囑不可做過激的事

林曼回憶,「當時大家去到建案工地,一群人把門踹開,然後前往其中一棟的樓頂」,「但我們也不敢帶橫幅,喊話要住建部的領導過來,不然不下樓」。

林曼將這一維權行動形容為「靜默抗議」,之後的結果是住建部副局長來到現場聽業主訴求,而被認定為過於激動的業主,被派出所逮捕。他的維權遭遇與張蕾碰到的雷同,派出所會逮捕言行「激動」的業主,同時,業主在微信響應維權後,會接到來自戶籍地與居住地派出所的電話,「叮囑」不能做「過激的事情」。

林曼買房的時刻,恰巧遇到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時期。「三道紅線」政策出現斷貸(業主停止付房貸)影響下,2022年中國官方力推「保交樓」,試圖保障業主的權利。

然而,中央祭出的「保交樓」政策,無法撇除掉政策帶來的混亂期,沒辦法按時交樓,讓許多業主仍要背負額外的房租成本,並且要繼續償還房屋貸款;如果家庭有小孩,還會碰到學齡兒童上學學籍的問題。如果業主經濟斷炊,還出現一家人只得住到沒水沒電完全沒裝修的爛尾毛胚房裡。

2023年6月,「花樣年對越天」保交樓「成功」,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拿到手的房屋品質出現問題,令業主苦不堪言。

成功等待保交樓 品質苦不堪言

「16樓出現了漏水問題,這應該是由開發商承擔維修,但是現在找不到人,只能去街道辦投書,但也沒人理你」,林曼對房子的品質無言以對,開發商沒有資金,又迫於政府保交樓的壓力,只能在裝修上剋扣成本,房子交付後有各種問題。

記者5月與林曼相約社區中庭,環顧四周,整個公共區域的綠化似乎做得不錯。但林曼一路指著:公共區域的設計被簡化了,本來這邊有個遮雨長廊;草皮的處理也很草率,下雨後泥水就會溢出;每棟樓的一樓設計變了,本來規劃中體面的大廳已經沒有了,進出大樓的門連基本的自動閉門器(門弓器)都沒有裝,關門時就是一聲粗暴的聲響和震動。

最明顯的是,某棟樓外牆的塗裝已經出現皺摺,遠看還有刮痕或掉色,而這還是新成屋。

林曼說,一些業主已經在群組討論,是否大家自己出一些錢,補足公共設施的不足,「也可以讓房子維持比較好的價錢」。但這不可能強制所有屋主都同意,一定會有些人抱持「搭便車」的心態等著環境改善。

林曼入住新屋已經快要一年,雖然住起來沒什麼大問題,但他說,「房子好不好,要5年後比較看得出來。」關鍵是,打從為了不要爛尾參與維權抗議開始,林曼已經對這整個建案失去信心,已認定現在住的房子品質不是那麼好。

精裝修房變成簡配房,保交樓無法保品質。民眾看到的新屋建材與部分設計和原本合約寫的或是銷售人員講的不同,這種情況在中國其實存在已久。

過去幾年,由於開發商拿地成本越來越高,一種幫助節省成本的房地產項目「優化」公司應運而生,他們號稱會在「不影響安全」的情況下採用最划算的材料與設計,對一個動輒幾百戶、上千戶的建案來說,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費用。

這種情況在開發商缺少資金的情況下更明顯。也有前「美的置業」設計人員告訴記者,如果一個建案延宕多年,其實有些材料的價格與來源已經不同,很大機率會變更材料。

掙了又怎樣?業主看房產重挫沮喪不已

林曼知道中國法治難以信任,但依然決定要將買房延期交付、建材材料沒有履約等問題狀告法院。他心裡有數,若法院將此判成了案例,一個社區建案在要求賠償費上成功,就會變成集體事件,鉅額違約金又是一筆政府與開發商頭疼的費用。

「掙了這個東西又怎樣?」,不止一次,林曼在採訪過程中不斷提及,杭州房價現在還在下跌,甚至產業上阿里巴巴等立足杭州的網路巨頭狀況也不好,不愉快令人心寒的感受,取代原本投射在購房上的人生期待。同時,中國房地產行業重挫,連帶總體經濟下行,「情況很嚴重,許多人有苦說不出」,他沮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