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鄭仲嵐/大谷翔平持續異次元狀態
美國職棒大聯盟(MLB)洛杉磯道奇隊日籍二刀流好手大谷翔平,本季至今個人已累積「52轟52盜」,將繼續朝「55-55」邁進。(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異次元的持續進化
9月20日(美國西岸時間,台灣時間21日中午)的美國職棒大聯盟,洛杉磯道奇隊主場迎來熱烈滿場掌聲,迎接明星球員大谷翔平凱旋回來。在前一天19日的賽事中,大谷翔平敲出完美的單場六安打,包括三支全壘打、加上兩次盜壘等,將本季成績推進到51轟與51盜壘。
但是在20日的賽事中,大谷依舊沒有「停火跡象」,本場再繳出一轟與一次盜壘,將賽季成績推進到52轟與52盜壘。原先在達成史無前例的「50-50」後,大谷翔平仍持續「異次元般」進化,沒有上限。在賽後對於本季最後期許,他也只微笑說「就一個一個慢慢打,就看最後能夠達到什麼樣的結果」。
大谷在達成「50-50」的壯舉後,在20日的日本白天各大城市街頭與車站也出現「號外旋風」,各大報紙新聞販賣員拿著自家的「大谷50-50」號外不斷跟來往路人發送。有的號外甚至在網路拍賣上看2500日幣(約台幣560元)一張,在報紙業不景氣的現在,大概也只有大谷創紀錄能提振日本報紙銷量。
異次元的盜壘進化
「能在道奇的首個賽季就拿下『50-50』,真的是很幸福」大谷翔平在回到主場應戰,敲出第52轟以後,坦白講出自己的心境。
本賽季大谷完全退下投手身份,專心養傷之外並以野手身份出賽,想不到卻在腿上發威,跑出了至今51次盜壘的紀錄。綜觀過去在日本職棒的5年,大谷也只跑出13次盜壘,進入大聯盟後,最高紀錄也僅在2021年跑出26盜壘。
短短數年就進化到兩倍的數字,腳程進化可說是異於常人。但事實上,這一連串背後,都有大谷本人下的用心。
從今年2月春訓起,大谷就特別針對腳程做出調整,加大短程衝刺的訓練。同時也是投手身份的他,知道投手在投球前的心理狀態,並透過仔細觀察每個投手的動作來捉拿起跑時間。
加上不用登板投球、又是先發指定打擊的他,可以多花體力在盜壘上。打第一棒的大谷,二、三棒還有MVP的貝茲(Mookie Betts)、弗里曼(Freddie Freeman)等強棒,無形間加大對方投手壓力。為了專注對付他們,也給了大谷製造更多跑壘空間。
就在這樣的相得益彰下,從春訓的2月開始的訓練,讓大谷創下僅僅只有3.85秒的壘間距離速度、以及92.7%盜壘成功率(9月20日前)。充滿探求心的盜壘精神、讓大谷就算是因右肘開刀療養,也能用腳程幫助球隊,膝蓋也有一定程度鍛鍊。
保持自然體的初心
其中,大谷在場上的沈著冷靜,確實是拿下「50-50」壯舉的重要功臣。有關他的態度與修養等,早已不必贅述,日本《朝日新聞》則是採訪運動社會心理學者兒玉光雄,他認為大谷一直保持「自然體」是極為重要的心態。
兒玉稱「從運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旦人意識到結果並覺得必須做某事,自己的身體就會因為壓力,而停止按照想要的方式移動。大谷能夠打出這麼多全壘打的最大因素,這意味著能夠一直保持自然狀態」。
兒玉也列舉過往的鈴木一朗曾說過,「我不會研究投手的數據」。因為一朗說過,如果想刻意知道投手的投球傾向,就會被這些數據束縛,反而無法自由地揮棒,導致判斷力下降。
「一個有著男孩初心的超級運動員」兒玉給了大谷下了如此註解。就如同在敲出第52轟與52盜壘後,大谷面對媒體仍是不想要給自己設定「幾轟幾盜」的目標,保持初心不斷探索任何可能,就是他與棒球的相處之道。
重回「福地」邁阿密
大谷翔平在達成「50-50」的當下,是在邁阿密馬林魚的主場,這個球場也與大谷有淵源。因為在202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奪下冠軍的當下,正是大谷翔平擔任最後的終結後援投手,並在投手丘上丟下球帽與隊友們慶祝,成就相當漫畫劇情的一頁。
其中,在當時決賽的9局前,大谷自己一人前往左外野投手練習區練習,並在9局時自己上場,完全不假教練團操心。巧合的是,大谷的第50轟,也是敲往邁阿密球場的左外野,也讓這個「異次元的左外野」增添幾分傳奇。
邁阿密被媒體認為是大谷翔平創造歷史的「福地」,大谷也僅僅笑說「我人生中也沒有打過這麼多安打過,我自己是最驚訝的,這個球場無疑是我打過的球場中喜歡的球場其中之一了」。
「世界的全壘打王」王貞治在看到大谷的「50-50」壯舉後,也讚嘆大谷是「總而言之就是讓人不斷驚嘆的人。每年、每年(讓人)有新的期待,然後每次都實現」。大谷不斷地在激勵這個世代的每行每業,在混亂的世界局勢下,持續讓人看到堅持夢想跟喜好的奇蹟,前人未到的紀錄還會持續驚嘆下去。
●作者:鄭仲嵐/駐日本東京記者。1985年生。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過去任職台灣的電視臺,現定期供稿給BBC中文、德國之聲中文與鳴人堂、關鍵評論網等台灣媒體。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