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踩煞車 大罷免暫休兵 理性克制才能為執政保駕護航



台灣朝野對峙因「大罷免」又掀高峰,在民進黨大張旗鼓之下,藍綠互相叫陣,戰火一觸即發。總統賴清德在民進黨中常會上踩了煞車,無論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的叫嚷,是否出自高層默許或僅是個人違逆,賴主席出面定調,贏得國民黨備戰不求戰的善意回應,讓原已紛擾待解的政局稍作喘息。執政黨理性派壓制激進派,回歸理性克制,才能為執政保駕護航。



由執政黨發起「大罷免」本就是一場弔詭的鬧劇。罷免作為民主機制的一環,本是賦予民眾對抗不適任者而設,但當政黨將其作為翻盤的政治武器,勢必陷入對抗深淵。民進黨不甘席次未過半,難以再如過往為所欲為,新國會形成之初即曖昧釋放罷免訊息,眼見威脅不成,反而警醒了在野黨聯手修正選罷法、提高罷免門檻,萬年總召只好大喇喇吹響罷免號角。無論是不是個人於立院運作不暢的抒懷,自然引發在野黨作勢反攻。



國民黨釋出以牙還牙訊息,雙方的叫陣只會使國會陷入空轉、民心耗損。更甚者,當朝野都全力投入這場對抗,民生議題、政策推動都將被迫擱置,受害的只能是無辜的百姓。若果,罷免此一神聖的民主機制終將淪為民主困局的荒謬縮影。



執政黨一旦帶頭挑起罷免風潮,難免落人口實。正如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所言,「當全國陷入罷免狂潮時,最後的輸家一定是執政的民進黨」。這場政黨惡鬥不僅會削弱執政效能,更可能對執政黨的形象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



面對這一場可能失控的政治風暴,賴清德緊急煞車,展現其務實理性的一面。他表態尊重憲政機制,並強調憲法提供了其他救濟途徑,這是一種柔中帶剛的立場。一方面,他不與黨內激進聲音正面對抗,避免內部分裂;另一方面,他也向外界釋放了穩健執政的信號,展現出身為執政黨領袖的沉穩風範。



然而賴清德的明智之舉,並不代表政局從此風平浪靜,藍綠對立的根源,遠非一場罷免潮或一次煞車所能解決。民主政治不僅需要制衡與監督,更需要理性與分寸。執政者更應該明白,政治操作有其極限,若一味追求勝利而忽略民意的承受力,最終只會招致反噬。



台灣面臨的挑戰遠遠超過朝野紛爭;川普新時代的來臨,全球無不小心翼翼,一個閃失即可能成為強權下的殂上肉。兩岸僵滯,是否要持續對峙或尋求破冰?對峙的勝算有多少?破冰怎麼做?外交、內政諸多議題都需要政府全力以赴。如果執政黨致力在內耗與對抗上,只會加劇社會分裂。作為領袖,賴清德應以大局為重,將焦點放在提升民眾福祉上,方能鞏固執政基石。



系統開發、資訊提供: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台灣期貨交易所
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 © PChome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