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吵什麼?3黨法案對照表一次看懂 周五將再戰聽證權



立法院在17日、21日審議國會改革相關法案,藍綠白三黨為此衝突不斷,兩天來立院審法案從清晨審到深夜,至今仍有規範聽證權、刑法增訂藐視國會罪待處理,預計本周五(24日)朝野又要再次上演表決大戰。

立法院17日二讀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條文修正案中的7項條例,包括第15條「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規定總統在就職2周內要送交國情報告書,並在就職1個月內赴立院國情報告,國情報告採即時問答方式;以及官員書面答詢時限縮短、開議日議程未達共識時應表決等。

立法院昨天(21日)繼續審議《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條文修正案,其中有21項條例二讀通過,包含第25條「藐視國會罪」的官員不得反質詢、拒絕答覆和其行政罰鍰,以及第29、30條強化人事同意權,第45條至第48條國會調查權等多項條文。

截至目前,還有與調查權相互配合的立院聽證權,與刑法增訂藐視國會罪,尚待院會處理。但由於相關條文的爭議性,本周五(24日)將再次上演院內朝野表決大戰。

(延伸閱讀:續審國會改革法案 立院延長開會到午夜12點

對此,陳玉珍表示,以民進黨用議事拖延的手段,一個案子要表決8次,大概要花費10幾個小時,但這是沒有肢體衝突的前提下;呼籲民進黨在周五不要再蓄意拖延議事,「若真的在乎民生、醫療法案,就不要再拖延前面的議事進行」。

對於藍綠白三黨在立院的交戰,民眾黨立院黨團主任陳智菡也為此整理出《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現行條文與3黨團再修正動議對照表,提供民眾參考。(責任編輯:殷偵維)





















民眾黨立院黨團主任陳智菡整理《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現行條文與3黨團再修正動議對照表。(民眾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