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文專欄】台灣軟體產業的三個機會 從走著瞧、萬里雲的雙總部談起Knowing新聞 (2024-03-28 15:05:00)



最近看到走著瞧(gogolook)公司成立了泰國與台灣雙總部,執行長與營運長將搬至曼谷親自坐鎮,另外一家萬里雲公司也是以台灣及新加坡為營運雙總部,兩家軟體公司的策略佈局,讓我對台灣軟體公司的商機有更清楚的認識,也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台灣軟體產業已出現很好的發展機遇,尤其是新崛起的三個市場,將是台灣軟體業者可以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首先,先談走著瞧與萬里雲為何設立雙總部,關鍵原因當然是東南亞市場泰國及新加坡業績快速成長。


陌生來電辨識軟體Whoscall開發商Gogolook(走著瞧),是因為去年海外營收正式超越台灣,加上今年泰國可望超越台灣成為公司最大市場,因此決定以雙總部方式營運。走著瞧執行長郭建甫、營運長朱滿宇都將移居曼谷,坐鎮新總部,深入經營東南亞市場。





(取自Gogolook臉書粉專)


另外,萬里雲董事長兼創辦人劉永信也說,早在2017年至2019年,他在新加坡一邊念書及創業時,就積極發展新加坡及東南亞市場,如今新加坡及東南亞市場已占公司一半營收,萬里雲也很早就是台灣、新加坡雙總部的營運模式。


東協人口既年輕又有活力,對網路的接受程度很高,未來成長性可期,也讓台灣軟體公司積極設立雙總部,這也代表台灣軟體廠商機會不再只限於台灣,2300萬人口的商機當然有限。市場機會大幅展開,這是很值得肯定的新進展。


其實,台灣過去軟體產業發展不順利,問題當然不只是市場受限。三月初我到陽明交大北加州校友會成立大會演講,由於聽講對象大部分在北美的軟體網路等企業服務,因此就和大家談到一個觀察產業發展的簡單概念。


我提到,台灣半導體業如今舉世聞名,關鍵在於台灣擁有3+1的競爭優勢,其中3個因素分別是性價比高、人才以上駟對下駟,還有產業在國內出現激烈競爭,至於最後那個1則是產業進入障礙高。


台灣半導體業因為擁有這3+1的優勢,因此建立了超強的競爭力,至於台灣電子業也都擁有前面那3個優勢,但少數電子業如LED、太陽能及面板產業,由於沒有後面那1個高競爭門檻的保護,因此後來都難以面對後進者例如中國的挑戰,很多最後都只能敗下陣來。


台灣的硬體產業可以如此分析,用同樣的3+1標準來看軟體業,也可以獲得台灣軟體產業為何面臨困境的答案。


首先,台灣軟體業一樣有營運成本低的優勢,因此第一點沒有問題,但第二點就沒有特別的優勢,雖然台灣軟體人才也很不錯,但面對矽谷軟體業很多神級怪物的IT工程師,像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那種鬼才,相較來看,台灣軟體人才沒有明顯優勢,不像台灣硬體產業以一流人才降維打擊那麼強大。


至於第三點條件更是缺乏,台灣軟體產業在國內並沒有出現激烈競爭,國內沒有激烈競爭,企業也就很難到國際上去競爭,這是競爭力大師麥克波特的名言。過去工研院適切地扮演引導半導體及PC等硬體產業發展的角色,但資策會在推動軟體產業上似乎缺乏力道,甚至還經常被批評和民間企業競爭標案。


至於最後那個1,軟體產業基本上也是高進入門檻,難度有時還比硬體高很多,因為軟體是贏者通吃的產業,有時連第二、三名都沒有機會,除非是在冷門或利基的市場,才可能找到發展的空間。


理解過去台灣軟體產業發展的問題後,再來看看這幾年全球軟體產業的變化,由於雲端、AI、社群及各種創新應用的帶動,新的需求帶來許多創新的機會,因此台灣許多軟體新創也積極展開創業,過去「三缺二」的大環境也開始轉變,加上美中對抗引發市場板塊大挪移,如今台灣軟體業的發展已經看到新轉機。


在這些全新的變化中,有三個新市場正加速成形,一是東南亞,二是日本,三是北美市場。


首先,東南亞市場崛起受惠多項因素,一是外資正在撤離中國,大批資金與新投資案都流向東南亞及印度等國家,二是東南亞國家幾乎都擁有人口紅利,平均年齡都很低,年輕族群更願意為網路及軟體應用付費,這對軟體業者來說是最大利多。第三則是,台灣IT工程師在東南亞也有一定程度的優勢,可以在東南亞市場與其他對手一較高下。


其次是日本市場。日本是願意花錢買優質服務的國家,這對軟體業者來說是最大利多。因為當客戶願意認同高品質、高價錢的服務時,這對軟體業者來說是最重要的養份,因為過去台灣都把軟體視為免費或附贈品。


可是,過去台灣軟體業者也很少奢望可以到日本發展,原因是日本這個先進又成熟的市場,對產品及服務要求很多,對外來企業接受度也不高,不過,如今這個情況正在改變,日本開始認同台灣軟體業的實力,以人工智慧(AI)、行銷科技( MarTech)為核心的沛星互動Appier,如今已順利在日本掛牌上市,另外還有眾多台灣軟體網路業者,也都將日本視為全力發展的新舞台。


日本人對台灣高科技實力刮目相看,我相信與台灣近年來科技實力大幅提升有一定的關係,其中台積電應該是貢獻不少。由於台積電做到日本半導體業做不到的成就,如今又有熊本JASM廠進入量產,日本人心裡面已認定台灣高科技實力確實很強,也更願意給台灣軟體業者機會。


最後,我覺得北美市場的軟體商機也正在出現。由於許多半導體製造、低軌衛星、IP矽智材、電動車、零組件等業者都陸續赴北美投資,北美市場的軟體商機,大部分將伴隨著這些硬體產業而來。對於軟體人才來說,這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商機。


台企到北美市場發展,硬體優勢很明顯,但過去在軟體加值上通常做不過國際級的競爭對手,加上台商薪資水準較低,要延攬優秀軟體人才也有困難。不過,這個現象如今也漸有轉機,台商要在北美及歐日等先進國家發展,不能只靠低成本,重點是要創造價值,而軟體就是創造價值的重點。


我在Meta參訪時,剛好遇到幾位從聯發科被挖角過去Meta任職的校友,也聊到美商的工作環境與台商有明顯差異。不過,我也可以感受到,台商目前正在努力發展北美市場,也在努力調整學習,要趕快追上國際業者的腳步。


我也跟校友分享,台灣電子業實力愈來愈強,一兆以上營收企業已有五家,五千億元以上企業有十家,三千億元以上企業有五十家,這些在全世界都已經可以列入中大型企業的公司,未來必然要加速國際化,同時也不能只靠硬體打天下,必需加強在軟體上的開發及應用,這對很多軟體人才來說,當然是一個很值得把握的機會。


由於日本、東南亞及北美這三個台灣軟體業者新戰場的加入,我覺得前面分析台灣產業成敗的關鍵,就可以重新評估。由於市場機會明顯擴大,不再只是在台灣島內競爭,台灣公司面對的是其他國家的競爭者,但台灣軟體人才實力不差,不管是在日本或東南亞,都不會輸當地人才,至於到北美市場競爭,是與硬體業者合作,情況都已有明顯不同。


走著瞧與萬里雲的雙總部策略,對於理解日本及東南亞市場的機會,我覺得也可以給大家一些新的啟發。


目前台灣許多軟體公司都是切入軟體即服務(SaaS)的市場,例如走著瞧的防詐騙App,基本上是從一般消費者用戶下載App開始做起,因此是從B2C市場開始,壯大後再伺機走向B2B的市場,為企業、政府做防詐騙的服務。


因此,由於東南亞都是年輕人,這些數位原住民消費力高,又願意付費買軟體,像泰國人均所得不到一萬美元,比台灣的三萬美元要低很多,但泰國的付費用戶卻比台灣多很多。而且,就算有些用戶不願意付費,但走著瞧靠著廣告收入來彌補,而泰國在廣告單價上也比台灣高很多,因為泰國的數位網路廣告競標更激烈,因此雖然很多用戶使用走著瞧的軟體沒有付錢,但走著瞧也可以從企業廣告收入中獲得比台灣好很多的收入。


App軟體基本上是一種偏向life style的產業,要設計得趣味 ,用戶體驗好,因此需要到當地去經營,這與做品牌的概念很像,要愈接近消費者愈好,這是走著瞧執行長及營運長要搬去泰國坐鎮的原因。


對比東南亞,日本這些先進國家的市場就有明顯差異,例如在日本要經營B2C的生意很困難,但B2B的機會就沒那麼難,像Appier做的行銷科技,基本上也是以B2B為主,同樣的,新加坡也是先進國家,萬里雲的產品以雲端服務為主,銷售對象也是企業用戶。不過,走著瞧雖然無法在日本發展B2C,但他們幫NTT DoCoMo做了一個防詐軟體,是以OEM代工的方式,讓DoCoMo貼自己的品牌去賣。


至於北美市場的機會,與日本及東南亞完全不同,重點就在於,硬體產業勢必要肩負起帶動軟體業的責任,要讓台灣的硬體產業發揮更大的附加效益,釋放出更多軟實力,不管是以軟體加值硬體產品,或是硬體投資軟體、拉動軟體的軟硬兼施策略,都是重要方向。這種在台灣龐大的硬體產值上增加軟體附加價值,很可能會創造出驚人的產值,說不定比前面所說的日本及東南亞兩個市場都還要大。


日本、東南亞及北美等軟體市場的機會,如今正為台灣大步展開,過去台灣軟體產業只能侷限在本地市場,如今這個情況是過去四十年不曾出現過的,也是台灣軟體業可以突破過去只能做台灣系統整合市場的限制,或許,台灣如今可能更要注意這個對台灣軟體產業非常重要的三大機會,而非只是關注目前如日中天的晶片及AI。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3036.65 -1,445.06 -2.24%
以太幣ETH 3121.06 -35.45 -1.12%
瑞波幣XRP 0.517980 -0.01 -1.43%
比特幣現金BCH 473.39 -5.33 -1.11%
萊特幣LTC 86.92 3.12 3.73%
卡達幣ADA 0.457689 -0.01 -2.83%
波場幣TRX 0.119521 0.00 1.96%
恆星幣XLM 0.112880 0.00 -0.76%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