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S正式啟動,營建業只能採用全部完工法,不動產的評價標準也有重大調整,相關個股的操作及遊戲規則將有重大變化。
【文/鄭威宏】
有制度才會有遊戲規則可以遵循,才會有人真的敢放膽投入涉略,對於證券市場而言更是如此。今年正式全面施行國際會計準則(IFRS),日後財報及營收的認列都將有重大的改變,尤其是營建、資產等,若投資人不熟悉會計處理原則的變化,最後可能吃上大虧。
營建業營收恐暴漲暴跌
在IFRS施行之前,營建業的營收認列方式採用二種方法──完工比例法或是全部完工法,若業者依完工比例法,業者只要收到總成本預收款的一五%,即可開始依完工比例入帳,每月都可依工程進度,進行營收的認列。反之,若業者採用全部完工法,顧名思義,就是等到工程全數施工完畢,才能進行營收認列。
前法的好處是合乎收入與費用配合原則,後法則是合乎穩健原則,二者都有其優劣之處。但就過去而言,上市櫃公司為了減少市場對於營收的錯誤解讀,絕大多採用營收變化較平滑的完工比例法為基準。
但今年施行IFRS後,營收只能以全部完工法認列,也就是說,未來營建業的營收起伏變化將更勝過往,而且,此方法確定施行後,會計報告將出現「除舊布新」的調整項目。其中,去年已為此執行IFRS的調整,每間公司都開始在合併資產負債表中的附註中說明調整,簡言之,一二年的財報已經變成「新」基期(開帳數)。熟知會計學的投資人,如果看得懂去年的合併報表,或是以去年的合併報表作為投資基礎,今年對於相關會計原則變化也就不會造成操作上太大的影響。
不過,若之前對於使用非合併報表的投資人而言,會計帳上就會出現很大的變化,影響最大的在於營收認列上。去年多數公司還是以完工比例法作為入帳原則,不少公司會出現目前仍在興建中,且去年底前來不及完工的個案,橫跨新舊會計制度,去年已認列的「未全部完工」的營收,將在資產負債表中進行調整,進行保留盈餘的沖銷,造成股東權益減損,不僅間接影響每股淨值,而且,股利發放空間也可能因保留盈餘減少而出現短期的減少現象。
此外,營建業營收認列方法出現重大轉變,未完全完工的未實現營收調整,將轉列為存貨,促使存貨大增。尤其是今年第一季的財報,受此因素的調整空間不小,投資人要有「大吃一驚」的心理準備。
不過,存貨及預收款(負債項目)科目卻變的有「預測效果」,有可能在往後數個月中轉為營收科目認列,單月營收大跳升。
因此,投資人若不能改變以營建公司營收作為投資操作依據的話,除了把角度轉為資產負債表中存貨及預收款科目的長線投資價值「提示」之外,否則就必需更努力追蹤每個建案實際完工的月份,變相提高營建類股的操作難度與門檻。不過,對於營建公司而言,營收認列大增大減也是存在一定營運風險,因此,未來建案的完工時間有可能進行一些微調,好讓公司每年都有認列營收的空間,股利政策也能較穩定。
不動產後續認定仍有變化
另外,由於IFRS的主要精神為著重「公平價值」會計,一度讓市場以為資產股的土地價值(市值)將正式認列在財務上,但目前看來有些公司可能是「誤會」一場。其中,不動產是否以公平價值(市值)入帳,決定在公司本身的態度。
如果公司決定以公平價值入帳,依「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制準則第二六條」,公司需在一二年一月一日開帳日前,進行資產公允價值的重新估價,且在當年度的合併報告中作附揭露,一三年的財報才會有資產增值利益,但其利益列入保留盈餘,且作為特別盈餘公積,有條件限制後續股利發放空間。反之,若公司未進行重估,則仍以原來的帳上價值將直接轉換至一三年IFRS的財報當中。
而且,依目前金管會的規定,開帳日後,即使被認定為投資性不動產(IFRS IAS四○號規定),往後其不動產評價不得再以新的公允市價入帳(非投資性不動產也不再重新評價,除非又轉為相關不再限制用途之不資產),這也被市場稱為藍天條款。
不過,今年初金管會再次傳出檢討相關不動產入帳相關規定,明年起可能又可以以市值重新入帳,如果真的執行,未來如藍大、聯華等被認定具有投資產資產的公司價值,就能與不動產價值變化做更緊密的連結。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