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狂熱 台股天蠶再變(2018-05-14 18:35:07 先探投資週刊│方亞申)

【文/方亞申】

台灣第一大出口企業鴻海轉投資大陸主體企業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將在對岸掛牌,營收王的子公司離台在陸掛牌,這是非常重大的代誌!鴻海在大陸持有八五%的超級子公司FII,從一月底鴻海召開臨時股東會計畫在大陸掛牌後,中國相關單位審議速度破天荒的快,未來一個月內可望正式掛牌,預計總市值將超過目前中國電子股已掛牌最高的三六零及海康威視的三千餘億人民幣,市場傳出未來總市值將達五千~六千億人民幣,刺激台灣鴻海股價從底部快速拉升,股價從九○元以下拉升至九五元以上,這是除了台積電以外這次帶領台股重返一萬一千點的主要功臣。

鴻海集團總市值將暴增

鴻海及台積電上漲,威力十足,尤其是美國股市包括費城半導體以及Nasdaq皆已創歷史新高,道瓊以及標普這次較殿後,市場主要焦點在微軟、美光、Netflix、蘋果、亞馬遜、谷歌、應用材料、Lumentum、英特爾等股價率先創新高帶領,下次影響市場較大的變數將是在聯準會三月二十二日開會。台股這次反彈已填補第二個跳空缺口,指數重返一萬一千點,距離一月份高點一一二七○高點不遠,算是全球股市前段班,而且外資並未大買,今年以來還是賣超,顯見內資回流的威力,最重要是政府也做多,只要美國股市未連續大跌,台股將持續個股表現,而現階段美國強勢股在於科技類股,相對台灣電子股將較受青睞。

這次鴻海大陸公司FII即將在當地掛牌,威力不容小覷,鴻海持有FII八五%股權:FII是中國第一大出口企業,目前內地總市值最高的兩家掛牌電子股分別是三六零及海康威視,總市值都是介於三三○○~三四○○億人民幣,一般預估以FII是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掛牌後總市值上看六千億人民幣,至少超過五千億人民幣。若以五千億人民幣計算,相當於二.四兆台幣,比台灣母公司目前總市值約一.六六兆還多,而鴻海持有FII的價值將高達二.○四兆台幣,相當於鴻海此部分每股就有一一七元價值。而經由FII掛牌,鴻海集團總市值,包括香港富智康及日本的夏普,將從大約二.二兆台幣暴增至四.六兆左右,在台灣將超過台塑四寶、僅次於台積電。

而為何看好FII掛牌行情?這次中國火速通過鴻海子公司FII的A股上市案,寫下很多第一,打破歷來紀錄。首先是從送件到獲得大陸證監會通過,僅花三六天(其間還有農曆年假)是歷來申請A股掛牌企業中通過審核速度最快;其次是FII將是鴻海集團第一個在大陸掛牌的子公司;第三是FII掛牌後,市值有望突破五千億人民幣(約二.四兆台幣),居鴻海集團旗下企業第一;再來,其市值也可望是中國A股的科技股市值之冠。中國審查幾乎是一路開綠燈,也不管FII成立未滿三年條件,財報內容充滿爭議等等,相較於去年上市的陸企IPO平均耗時一年三個月,富士康創下陸股有史以來上市速度最快的紀錄。大陸媒體紛紛以「插隊保送」、「光速IPO」等形容詞,描述FII這次登陸A股的特殊之處。業界人士研判,FII原本最快於四月初於A股掛牌,在大陸官方協助下,作業程序不斷加速,最快可能月底就掛牌。市場認為,大陸此舉是積極籠絡台商優質公司。

台灣資本市場面臨挑戰

當然以FII經驗,對於其他台商極具吸引力,畢竟中國市場PE動輒以三○倍起跳,五、六○倍也習以為常,相較台灣二○倍就算高,有機會有能力者未來當然以對岸掛牌為優先,而FII是繼亞翔之後,第二家台灣上市公司以「T+A」(台股+A股)模式,成功分拆大陸子公司在A股上市,FII登陸A股對台灣資本市場可能造成的效應仍不容小覷。目前台灣近一千六百家上市櫃公司中,近八成在大陸有投資。這些企業未來只要在大陸有再投資需求,循亞翔與FII的「T+A」模式,在大陸就地融資,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台灣上市公司爭取登陸A股。包括南僑、臻鼎KY等子公司都已有申請動作,台灣相對容易被邊緣化。過去外資投資新興市場科技股都以台灣為優先,未來恐怕就不是如此,台灣資本市場面對的挑戰,恐怕不只是如何留住企業的問題。

FII走綠色通道快速上市,主要與中國證監會開放對新科技領域的「獨角獸」(指估值在十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公司上市有關,FII做為領頭羊,將是只准成功、不准失敗,而未來大陸資本市場將優先對符合條件的新經濟企業提供融資。此外,二月二十八日在美退市逾兩年的三六零成功回歸A股。大陸企業境外上市回歸A股話題,是今年大陸兩會的關注焦點之一,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近日受訪時,表達強烈回歸A股意願。李彥宏表示,百度從上市到現在股價漲了一百倍,沒在A股上市,是大陸投資人的損失,百度非常希望能夠回歸A股。此外,以小米、美團為代表的另一批高科技企業也在摩拳擦掌,尋找更合適的上市地。大陸監管單位已對券商作出指導,生物科技、雲端運算、人工智慧、高端製造業四個行業,若有「獨角獸」,立即向發行部門報告,符合相關規定者,可以實施「即報即審」。未來還有在美國及其他地區掛牌的阿里、京東、攜程、微博、網易以及香港上市的騰訊、舜宇光學都可能陸續回中國發行CDR。

而A股將於今年六月一日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而根據法人對十三個國家納入MSCI後該國股票市場表現的考察,統計納入MSCI指數後一~十二個月,各國股市上漲的機率均超過六○%,平均收益率均為正;納入MSCI指數後半年和一年後,該國股市上漲的機率,高達七七%和六九%,平均上漲幅度(土耳其除外)為八%和二七%。所以可以說FII正搭上MSCI將中國納入的題材,股價自然不會太低。

FII初期股價易漲難跌

FII股價掛牌初期一定有蜜月期買不到,趁著此時先買母股鴻海是很合理,何況鴻海預估未來至少每股值一一○元以上(以FII總市值換算),相對上周股價不到九○元,近一周股價快速拉升。不過要注意,以過去鴻海股價來看,約在一一○元以上就成為相對高檔,去年當郭董進入白宮開記者會時,市場直指股價看二百元,但高點就出現了,也許這次FII掛牌後上漲,也可能是鴻海股價的一次高點。

但是無論如何,鴻海集團總市值增加是事實,一般控股公司主體股價漲幅都會較慢或落後,惟固定價值是一定有的,低檔也會有支撐。對於台股指數上萬點後的防守將具有強大作用。而鴻海股價走勢也可望成為未來子公司在中國掛牌公司股價參考,可以預見未來T+A股公司會成為台股重要族群。

鴻海股價可望盤堅至FII掛牌前後,台積電又有美國費半指數創新高帶領,台股在權值王及營收王同步發動下,這次指數重返一萬一千點之上,接下來就向上看一二六八二歷史高點。是否如願,當然要看美股臉色!不過政策作多是一定的,尤其營收王到對岸掛牌,為避免整整碗被端走,加上MSCI即將納入大陸A股,對台股可能影響更加受關注,金管會已提高警覺,也會採取相關措施因應,包括:第一、擴大市值,輔導已上市公司列入MSCI。快接近納入MSCI的公司,會加強輔導,包括產業前景分析、法說會等,英文資訊揭露也要多,加強曝光。納入MSCI的條件,包括市值、流動性等,若以去年底市值條件為四八○億元來看,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來看,證交所篩選市值在四八○億元正負二○%的上市公司,約二、三○家,列為重點輔導對象,政府看來會積極推這些公司,潛在受關注對象包括致茂、智邦、美食KY、中美晶、晶電、矽力KY、健鼎、台玻、華新科、頎邦、譜瑞KY、精華、創意、佳世達、榮成、技嘉、為升等等。

台股本益比亟待提升

而農曆年後台股以板卡股主攻,再來是被動元件、二極體而後矽晶圓、三五族群、半導體及蘋概股,順序相當明顯,先以台積電及鴻海輪流穩住重心,再來包括撼訊、國巨、日電貿、台半、強茂、環球晶、嘉晶、漢磊、穩懋、南亞科、創意、頎邦、信驊、晶豪科、南亞科、旺宏、矽力、可成、牧德、聯發科、柏承、中光電、帆宣等等,電子股接棒輪漲明顯。

其中漲價股還是有威力,如被動元件、矽晶圓、DRAM及二極體等族群等,前二月營收就成長明顯,接下來漲價持續,以預期第一季業績還是很好。另外,高殖利率的個股也是可以注意,如至上、帛漢等等。後有專文詳細分析。而指數漲到一萬一千點之上,金融股地位可能逐漸加重,新光金前二月稅後獲利高達一三五.四億元,折合每股一.三一元,已賺贏去年,股價率先創新高,接下來國泰金、華南金、玉山金、永豐金、兆豐金等可一併注意。

由於中國金融市場不僅吸收台灣優質企業掛牌,且還有MSCI全球資金等著進入,台灣政府不想被邊緣化、要拉住好企業,最好辦法就是提升台股本益比,這方面金管會已相當重視,配合壽險資進投入,期盼台股表現更上層樓,如此漲價業績股及高息利股將更成為資金進駐標的。

回列表頁
其他相關文章
盤點Q4的機會與挑戰( 先探投資週刊│方亞申)
集團股老江湖 台股中流砥柱( 先探投資週刊│黃俊超)
資金往哪 行情就在哪( 先探投資週刊│黃俊超)
乘風破浪的逆勢股( 先探投資週刊│黃俊超)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3942.98 -4,447.64 -6.50%
以太幣ETH 3280.33 -362.08 -9.94%
瑞波幣XRP 0.587111 -0.03 -5.19%
比特幣現金BCH 364.27 -38.39 -9.53%
萊特幣LTC 78.47 -7.39 -8.60%
卡達幣ADA 0.605413 -0.08 -11.11%
波場幣TRX 0.117321 -0.01 -7.03%
恆星幣XLM 0.121513 -0.01 -8.05%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