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錄自Johnny著《誰A走你帳戶裡的錢: 銀行高層大爆料!為什麼你總是賺不到錢?》
當你買基金時,有些基金還會列出它的「風險報酬等級」,由PR1 到PR5。理專通常也會告訴你,PR1 風險最低,PR5 風險最高。不過這只是參考,真正會讓你投資獲利的,從PR1 到PR5 都有,列為PR1 不代表風險真的最低,列為PR5 也不代表風險真的最高。
例如第一章提到的高收益債券,這類型的基金風險很高,但是風險報酬等級只有PR3 ;另外像不動產證券化基金(即REITS 基金),風險報酬等級是PR4 等級,比高收益債還高,但是隨著全球房地產的高漲,這類型的績效卻很好。反觀高收益債券型基金,隨著全球景氣復甦緩慢,有些基金不小心踩到倒債地雷,報酬率真是慘不忍賭。這也說明風險報酬等級(Risk Return)的分類,存在太多無法掌握的狀況,大環境還是有許多不確定性,誰會知道百年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一瞬間就倒閉呢?所以買基金還是靠自己判斷為上策,理專的話就聽聽就好!
在投資股票型基金時,很多投資人會選擇投資「ETF」(Exchange TradedFund,股票指數型基金)。因為理專和相關資訊都說,ETF 是買進一籃子的股票組合,可以分散投資的風險,又有不錯的獲利。其實在我們圈內人從來不這麼認為。這是騙客戶的!二○○八年金融海嘯過後,很多客戶損失慘重,因此對投資股票型基金常望之卻步,深怕再次面臨虧損。為了讓客戶相信風險是可以分散的,很多理專都會建議客戶不如投資「ETF」。
其實,「ETF」哪有分散風險呢? ETF 雖然號稱是買一籃子股票組合的數,但其實就是買一支叫ETF 的股票! ETF 其實是一種投資「單一國家」、「單一市場」、「少數產業」的股票型基金。例如,台灣50 ETF 只針對台灣的股票市場,資金大多投入到電子業、金融業、電信業。這種投資結構連國中生都看得出,它是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根本不是理專或是理財書所說的分散風險。
當遇到金融危機或股市空頭市場時,外資、投信第一個優先賣的,就是權值股、績優股,這些股票就是他們的提款機,流動性高,持有庫存也多,最適合拿來變現逃命。很不幸地,你買的ETF 百分之百包含這些「提款機股票」,而且占的比重不低。別人買的股票如果選得好,可能會相對「抗跌」,但是你若選擇ETF,鐵定是會跟著市場跌;如果遇到大多頭,買什麼績優股票都會漲,可惜你的ETF 偏偏會被那「四大慘業」拖垮,漲幅就是矮人一截。
此外,我要嚴正地提醒各位,ETF 的風險報酬等級可是PR5,就是風險最高的那一種。雖說風險報酬等級不可全信,但如果它真能分散風險,怎麼會被歸類在PR5 呢?
內行的人買基金,組合型基金才是首選
如果真的要買可以分散風險的基金,就要去買「組合型基金」(Fund of Fund);意思就是,購買一籃子的基金組合,如同是「基金的基金」。與ETF不同的是,ETF 只有一籃子的股票組合,而組合基金中的基金組合籃子裡,可以有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平衡型基金…等。
由於同一公司代售的大部分基金,都可以放入這個籃子裡,端看你自己如何選擇,或是由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人在有限的額度中,替你搭配選擇。因此,買組合型基金,通常就會買進同一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商品,這時轉換基金便可以免手續費。不過一般理專是不會告訴你的,因為這一類型的基金所給的手續費折扣和退佣都不會太高。
同一家基金公司的每一檔基金,由於投資的區域及標的都不一樣,會伴隨不同的風險,且礙於持股比例的限制,無法把風險降到最低。但是組合基金的好處就是,可以在不同類型、不同投資地區的基金中自由轉換,非常靈活且可以做到真正的風險分散。
這樣聽起來,你是不是也覺得組合型基金比ETF 要來得更理想?不妨老實告訴你,組合型基金由於風險分散、波動率小、報酬率不差,經常是全球頂級富豪買基金時的首選呢!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