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枝:不想失智?預防是最好的治療!(2015-08-06 16:21:21 理財周刊 | 洪寶山)

節目邀請到國內失智症領域權威劉秀枝醫師,來為大家說明失智症的種種情況。劉秀枝醫師雖然自榮總退休,卻是「退而不休」,繼續致力於推廣讓民眾了解失智症,正視失智症對於患者、照顧者乃至於社會所帶來的影響。

劉秀枝認為,有了心理準備,對於老年就不會驚慌,懂得接受隨之而來的身心變化。她不但自己身體力行,更致力於將這樣的觀念推廣給大眾。

餘命變長 退休生活更要好好規劃

劉秀枝說,她退休後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可以擔任醫病之間溝通的橋樑。「因為我曾經是醫生,所以我懂得醫生的想法跟角色;而我也會生病,因此也可以從病人的角色出發,提供不一樣的想法,所以希望可以減少醫病之間的誤會。」

退休之後的時間多了,就可以做很多以前沒時間做的事情,像是閱讀更多的醫學期刊。以前小時候念書是為了考試,當醫生時,念書是為了幫助病人,劉秀枝表示,她非常享受現在念書完全是為了自己。

之前有新聞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將人類年齡重新做了分類,十八歲以前是少年,十九歲到六十歲是青年,六十一歲到七十九歲是壯年,八十歲到一百歲才是老人,一百歲到一百二十歲是長壽老人。

隨著醫學進步,退休後的時間更長了,劉秀枝說,「退休對我來說是一種選擇,因為不是被迫退休的。人的一生要嘗試很多事情,除了自己的專業外,還有興趣、才藝等等,都可以趁退休之後加以培養。」

「今天節目的主題是失智症,人經常忘東忘西,這是不是跟失智症畫上等號?或者是,要如何預防阿茲海默症?每個人都會經歷變老的階段,但是在這個階段,要如何去面對?要如何去享受它?」

阿茲海默症占失智症大宗

劉秀枝表示,《我想念我自己》,其實是一本小說所改編,但是它以大學教授為主角,所以引發不小回響。而「失智症」包括很多種,其中的一種大腦退化性,叫做「阿茲海默症」,這是最常見的,占所有失智症的六○%;還有血管性失智症,像是多次腦中風所造成的,此外,腦瘤也會造成失智症,以及其他原因。只不過大家比較注意在大腦退化性的失智症,也就是阿茲海默症。

劉秀枝說,其實記憶減退不一定是失智症,還要看你記憶減退的程度。像是年輕人或是中年人常常忘東忘西,那並不是失智症,往往都是因為太過焦慮所造成,或是太忙、事情太多,最後就掛一漏萬。

「就像是牆上的吊掛,明明就只能掛兩件衣服,但是你常常都給它掛十件,那一定會掉個兩三件的啊!如果因為掉了兩三件就說記憶不好,但是別忘了,你還掛了六、七件在上面呢!所以是因為負擔太多的關係。」劉秀枝解釋。

認知功能減退 家屬觀察是關鍵

因此,其實人記住的事情還是很多,不重要的事情,就算是忘了幾件也沒有關係,所以年輕人或中年人的記憶力減退,並不是失智症。

劉秀枝說,一般我們常講的失智症,主要是年紀較大的人,或是少部分的中年人,因為後天的疾病造成記憶力減退。「而單純的記憶力減退還不算喔,還要認知功能至少一項出現減退,像是計算能力、抽象思考、語言表達、空間辨別等,這些認知功能也要出現減退,而影響到生活、工作,這樣才算是失智症。」

而這樣的認知功能減退是可以檢測出來的,劉秀枝進一步說明,但是更重要的是家人的觀察,例如患者常常重複問一件事情、東西常常找不到、說過的話轉眼就忘了、原本很精明的人現在常常會迷路等等,諸如此類症狀,家屬的觀察是最重要的。

醫生要從家屬的觀察中去發現症狀,安排患者進行智力測驗,確定有失智症後,再來安排更細部的檢查,例如腦部的磁振造影、電腦斷層、抽血檢查B12是否缺乏等,才能檢測出是哪一種原因造成的失智症。如果這些檢查都正常,但依然還是有失智症的症狀,劉秀枝表示,那才能確定是大腦退化性的失智症。

致病原因 不動腦最可怕

劉秀枝說,人的身體機能隨著年紀增長而退化是正常的,但是並不會失智,失智症的患者只占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的五%,剩下的九五%都沒有失智症。不過年紀依然是罹患失智症最大的危險因子,根據統計,六十歲以上罹患比例約是一%,每多一歲就會增加一%,因此跟年紀還是有很大的直接關係。

至於要如何防範失智症?劉秀枝表示,最好的治療就是預防,以大腦退化性的阿茲海默症來說,遺傳的機率是有的,但是低於五%,如果是遺傳的話,發病的年齡層也會比較年輕,大概三十歲到四十歲就會出現。

不過大多數原因都是不明的,醫學上稱之為散發性疾病,它的腦部病理變化在醫學上已經很清楚了,但發病的原因依然不明,就像神經退化性的疾病,「我們就要找出來它的危險因子,也就是什麼樣的因素容易發生什麼樣的疾病。」

年齡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還包括沒有接受教育或是沒有動腦,最重要的致病原因是沒有動腦;而清淡的飲食、多運動、多活動,都有助於預防。另外,像高血壓、糖尿病等這些血管性疾病,很多預防動作是為了要預防腦中風,但其實對於預防失智症也有幫助。

劉秀枝說,像是美國前總統雷根、「鐵娘子」柴契爾夫人,以及諾貝爾獎得主、被譽為「光纖之父」的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錕,都得過失智症,因此有危險因子的人不一定會得病,沒有危險因子也不一定不會得病,很多都是機率問題,「所以我們能做的,是要減少危險因子、降低發病機率。」

劉秀枝表示,在她的著作《假如我得了失智症》有提到一個統計,也就是追蹤調查了共計六七八位修女,每年做智力測驗,檢查有沒有失智症的症狀,等到她們死後再進行大腦解剖,檢查有沒有失智症的病變。

增加知能存款 延緩失智症衝擊

結果發現,有不少修女在生前並沒有出現失智症的症狀,但是她們的大腦卻有失智症的病理變化,因為這些修女至少都有高中以上的學歷,很多都是當老師,退休之後也一直參加教會的活動,也就是她們一輩子都在學習,也表示了,多動腦並不是不會得到失智症,而是可以多增加知能存款,讓大腦可以禁得起失智症的衝擊。

罹患阿茲海默症,每個人的症狀都不一樣,平均的發病過程是八到十二年,有分初期、中期、晚期,輕度是近期的記憶力不好,但長期記憶力仍是好的,那時還可以享受生活。

劉秀枝表示,目前阿茲海默症的治療方式是透過藥物治療,但是藥物治療的目的不是根治,而是減緩大腦退化的速度。年老是人生一種自然的過程,沒有那麼恐怖,失智症也沒有那麼悲慘,只是因為大家看到的都是重度的失智症,但重點是,老年要過得好,年輕時就要多存一點本錢。

《理財周刊》發行人
「多一事」正是「長一智」的最佳機會。不要怕挑戰,勇於承擔事情、扛起責任,終有一天你會看見收穫。

劉秀枝
經歷:前台北榮總醫院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國立陽明大學神經學科教授,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神經學科兼任教授級臨床教師、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著作:《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聰明活到一百歲》、《多動腦,不會老》、《當父母變老─關心失智症、中風及其他神經疾病》等書,並與王培寧醫師合著《別等失智上身》、《假如我得了失智症》等書

播出時間:每周日上午11:00~12:00
播出頻道:正聲廣播電台FM104.1(新竹以北皆可收聽,網路全世界同步)
主持人:洪寶山(理財周刊發行人)、林洳萱(正聲電台財經主持人)
◎精彩節目音檔請上理財周刊或理周教育基金會網站收聽

上一則:朱建州:搞懂財務大小事 強化創業DNA( 理財周刊 | 洪寶山)
下一則:官靈芝:學會對生命微笑( 理財周刊 | 洪寶山)
回列表頁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89607.61 1,677.64 1.91%
以太幣ETH 3218.22 -26.32 -0.81%
瑞波幣XRP 0.694885 -0.01 -1.80%
比特幣現金BCH 435.29 1.00 0.23%
萊特幣LTC 78.97 2.04 2.65%
卡達幣ADA 0.569458 0.00 -0.78%
波場幣TRX 0.178642 -0.01 -5.01%
恆星幣XLM 0.123937 -0.01 -8.16%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