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算利教官」楊禮軒以四十一歲年紀提前申請退休,民國六十二年次的他,從此成為一位全職爸爸。正式退休前,家住桃園龍潭的他,在新北市中和的華夏科技大學擔任教官,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吃完早餐就急著開車北上,趕在七點四十分前到學校。
但退休後,楊禮軒同樣是六點起床,第一件事卻是到花圃除草澆水,半小時後回來幫全家人準備早餐,在從容吃早餐的同時,楊禮軒還會瀏覽當天財經新聞,當然,也不忘看一下自己持股內容的股價變化。早上十點多,女兒們陸續起床後,他就等著女兒「下單」─今天想去哪兒玩?爸爸帶你們去!
因投資理財而提早退休
其實,九年前的楊禮軒還是一個努力還房貸,手邊有價值幾十萬的股票並領著死薪水,每月剩餘現金不多的上班族。但九年過去了,楊禮軒手上的股票資產卻變成一千五百萬元,九年間放大了二十四倍,每年更可領取超過百萬元的股利,資產淨值更成長至二千五百萬元。短短九年,楊禮軒究竟做了什麼不一樣的事,讓他提早達到財務自由?
原來,楊禮軒自民國九十六年開始存股,以民生必需消費類股為核心。民國一百年精算收支後,以低利房屋增貸養高殖利率股票,三年間成功將股票資產放大三倍,因為他懂得投資理財而能為自己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用買房強迫儲蓄
許多人一定很好奇,楊禮軒為何能如此勇敢作出提早退休的決定?其實,為了分擔家計,楊禮軒自成功嶺受訓下來後,就開始準備預官考試,並在五專畢業前考上志願役預官,以第二名優異成績直接選擇至聯勤兵工廠上班,正常上下班是他選擇這份工作的重點考量。
本身學國際貿易的楊禮軒,在聯勤兵工廠待了兩、三年後,又轉去中正國際機場做進出口工作,這些工作經歷對楊禮軒非常重要,因為他在中正國際機場每天面對航空公司和報關行,還親自跑海關及做報關業務,當時對投資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有錢就要去買房子,而當時房價一坪才十幾萬元,他就在土城買了一間三十坪房子,每個月薪水都拿去繳房貸,好不容易繳完房貸後,又繼續在屏東買了一間每坪二十六萬元的房子,所以買房變成他強迫自己儲蓄的方式。
買股票為自己加薪
民國九十六年,房貸利率已便宜到將近2%,股票則是隨便挑一張都能有5~8%的殖利率。有一天,楊禮軒忽然在財經雜誌看到一些殖利率讓他非常心動的股票,於是決定開始研究,當時他就在想是否有一種可以長長久久又很穩定,還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股票?原來,早在七十八~八十三年那段期間,他的父母就因投資股票虧了將近二百萬元,在那個年代,二百萬元大概能買半間至一間房子,因為有了父母投資股票的失敗經驗,讓他反而心生警惕並引以為戒。
後來,經過多方觀察及研究,他決定投資電信股,例如:遠傳電信、中華電信及大豐有線電視等,他發現每個人無論有沒有錢都要講電話,生意不好的公司更要打電話給客戶。所以,楊禮軒剛開始都投資這類非景氣循環股,這也是民國九十七年金融海嘯來臨時,即使他手上持有的股票市值有些改變或腰斬,但持續買的話,股票殖利率反而會更高!
民國九十七年後,楊禮軒檢視手上持股,發覺獲利很高,促使他要求自己每個月存五萬元買進有6%殖利率的股票。如此,每月就能為自己加薪三千元,一年可加薪三萬六千元,十年就能加薪三十六萬元,若再加上每月固定薪水,未來想要退休的話,他可以自行決定要為自己加多少薪水!
「增貸套利」從此改變他的人生
真正改變楊禮軒人生的轉捩點,其實發生在民國101年。
因為楊禮軒從民國96年一直投資到101年,這五年間,他對自己的投資核心標的已非常熟悉。尤其到了101年,他發現當時軍公教優惠利率已低於2%,心想若能善用銀行資源,更能輕鬆賺錢。
楊禮軒決定不要提早還清房貸,反而專挑高殖利率股票,假設每年都能挑到穩定獲利6%的股票,例如:大台北瓦斯,這支股票每年能固定給他一千元現金股息,股票股利可扣抵稅額二百元(以前是全額扣),當時股價是17.9元,一張股票每年給他一千二百元,其實已非常高,將近有6%利率。
所以,假設房貸利率是2%,只要向銀行借一百萬元,中間利差就賺四萬元;若向銀行借一千萬元,就賺四十萬元,而楊禮軒只輕輕鬆鬆向銀行寫了張申請書,將他以前還給銀行的房貸給貸出來而已,這個「增貸套利」方式卻從此改變他的人生。
「借券賺利」邁向新階段
當楊禮軒開始進行增貸套利且努力存股後,到了103年,又邁向另一個新的階段,因為他每天都在想著要如何能讓自己的錢為他多賺一點錢?有一天,銀行襄理打電話給他,因為這位襄理知道他很喜歡買股票,也存了很多股票,他告訴楊禮軒,他們銀行現在正推出一個「信託業務」,可以將他長期投資的股票拿去出借,當晚他就研究到凌晨,發現這項投資完全無風險,而且他原本買的股票就是要作長期投資,所以他決定將股票拿去出借,沒想到效果非常好,平均利率是2~7%,估計今年一月他總出借額度已達到一千一百萬元,從103年至今,平均每個月都有一萬元左右收入。
其實,許多人對「借券賺利」的操作模式很陌生,楊禮軒特別以自己持有的聚陽這支股票為例,教大家運用「借券」為自己賺利。他先將聚陽股票信託給銀行,銀行再出借給需要股票的外資,而在出借股票前,楊禮軒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先去銀行花一千元契約費開一個「信託合約」,這時銀行就會幫他開一個「楊禮軒信託專戶」,他再從原券商撥券至「楊禮軒信託專戶」,當外資需要股票時,銀行就會去和外資談出借利率,而他根本不用管這些事。
這個信託機制有一個好處,就是銀行管理費約二成,稅費約一成,楊禮軒實領約七成,如果銀行沒有幫他把股票借出去,楊禮軒也不用付錢給銀行,銀行只需努力幫他把股票借出去,一旦出借成功,就會有借券收益,此時銀行就能和他分此筆借券收益,這也是銀行會如此努力幫他跟外資協調的誘因。
讓錢翻滾並創造不同收入
許多人擔心出借股票會有風險?楊禮軒說其實沒有風險,因為當你長期投資的股票出借給外資時,你透過信託給銀行,銀行再透過證交所的機制把它出借給外資,每天逐日起價,假設外資跟你借一百萬的股票,他就必須要提140萬元的擔保;如果股票漲停板漲到110萬元,外資就要用「110萬元X1.4倍」補提擔保,當半年後要還券,外資若耍賴不還,屆時的擔保是1.4倍,證交所就直接在公開交易市場,用漲停板價連續幫忙買回來,這是證交所的第一層擔保。至於第二層擔保就是楊禮軒信託給銀行多少張股票,銀行就要還他多少股票,因為是以股票為準而非股價,所以並沒有風險。
當初,楊禮軒如果只是把他的錢放在房子上,收益就只有一個租金收入;但當他將房貸拿出來買股票後,又多了第二個股票的孳息收入;他再將股票借出去,又多了第三個借券收入,等於他的錢不斷翻滾,而這也是他長期讓錢變多的方法。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