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 台商大補帖 ( 財金雜誌 文/林柏均)
中國從1953年執行第一個五年經濟發展計畫,今年邁入「十二五」元年,五十九年時間,大概可以分割出每二十年,中國就歷經一次經濟發展變革。而這個變革,將是全球更是台灣廠商的商機。
保成長、調結構
真正的經濟變革,是從1991年的「八五計畫」開始,初始,不過是以經濟成長率6%定調,但19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和十四大後,人民觀念與經濟發展態勢丕變,不但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更推進改革開放。當時中國國民生產總額平均成長率高達12%,居全球之冠,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以來經濟成長速度最快、波動最小的時期。
中國在「十二五」主要訴求是經濟結構轉型,要在保7~8%的經濟成長率中,將第一產業壓在生產總值10%以內,而第三產業則要超過生產總值50%。所謂第一產業,是指包括農、林 、漁、牧以及相關的服務業,而第三產業即是不生產物質產品、主要透過行為或型式提供生產力並獲得報酬的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電腦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與房地產業等。
內需與新興產業列發展主軸
這樣子的訴求,與十二五的兩項重點不謀而合,一是擴大內需,一是發展新興產業。這在去年富士康決定調薪66%,就已經看出中國對經濟轉型的手段,富士康效應帶動今年中國基本工資漲幅5~27%,引發東南沿海的生產企業為節省成本,往內陸移動,不但加速內陸開發,縮短城鄉差距,由國富變成民富,一來提升消費力,擴大內需市場,再來此舉將促進產業升級,朝自動化、新技術發展,因此中國更訂定七大戰略新興產業,預估未來10年的產值可達10兆元人民幣。
去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黨領政,以政主導經濟走勢的趨向,更讓全球緊盯著中國任何一項政策仔細研究,「十二五」的重要性,不只在中國,更延燒至全世界,全球最大電腦製造商HP在重慶設立研發中心,台系ODM廠一個個跟進進駐,為的就是中國「城鎮都市化」的政策。只是製造業在中國急欲扭轉以往代工王國形象,空間勢必壓縮,取而代之的是在其七大戰略中將大力發展的新興產業以及內需型產業,而台灣廠商在2011年ECFA實施,以及2012年因總統大選,勢必持續加速推動兩岸和平紅利之下,實在大有可為。
在內需市場找奇兵
再來看看另一個發展主軸,七大戰略共有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設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各項目下受惠次產業包括LED、網通、物聯網、生技醫療、太陽能、智慧電網。外界對上述的產業並不陌生,各個都有利基把現在如LED、太陽能,生醫或是未來如智慧電網、物聯網的發展商機,給畫出一塊塊超級大餅,而其中也有不少是市場還未真正發掘的受惠廠商,至於更少人著墨的像是新材料與新能源汽車,也暗藏著奇兵。
材料廠蓄勢待發
台玻近年來積極布局新玻璃應用市場,在福建生產的太陽能光伏蓋板玻璃2011年量產,有65%供應大陸內需市場、35%外銷,估計一年至少可創造6000萬美元營收。此外,台玻與江蘇悅達汽車合資成立的台玻悅達,生產悅達汽車所需的汽車玻璃,但悅達近期也跨入太能能另一項關鍵零組件,太陽能鏡板的研發與生產,預計5.5萬公噸的年產能將可在2012年第一季產出。
可以看見,台玻從傳產切到科技產品,靠的就是材料,中國近幾年來不管是傳產或電子,越來越往上游著墨,重點就是希望關鍵材料不要掌握在歐美、日本廠商手中,以限制發展性,而隨著專利到期、技術成熟、市場規模變大等原因兩岸廠商開始有著切入利基,而台灣不管是在技術或經驗,又略勝中國一籌,這塊從零開始累積起的市占,更因為低基期帶起跳躍式的成長,因而反映在股價上,越峰的藍寶石基板、碩禾能的太陽能導電漿都是如此。
至於2011年可期待的,包括興櫃的達邁、磐亞、與明基材,產品polyimide(聚醯亞胺,簡稱PI)應用在航空工程、人造衛星,PCB中的軟板,也可應用在半導體封裝、液晶顯示器、手機等。過去這塊市場杜邦38%市占,Kaneka則占30%,達邁市占僅有8%,這與碩禾的情況極為雷同,只要將市占往上衝,未來的成長幅度就相當可觀。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2011理財年鑑》
或上http://www.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
◎封面故事:台股黃金十年才剛起步
◎十大名家看台股:陳忠瑞-六大題材 萬點在望
◎房地產:北市五塊新金磚出列
◎特別企劃:金融股三大長線利多-股價淨值比向上提升
◎謝金河專欄:百年大行情金兔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