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強弱如何影響金價? ( Money錢雜誌 文/朱國鳳‧ 黃金理財)
金價見關不是關,一路上漲,其中一項原因是黃金的貨幣價值抬頭,為何黃金的貨幣價值會抬頭?這就要先看懂美元的身世。
國際金價從2000 年歷史低點: 每盎司251 美元起漲至2010 年7 月初, 已經大漲4倍多,不少要結婚的新人買不下手,乾脆跟銀樓租整套結婚金飾「頂一頂」,等婚禮過後再歸還。很多人不免納悶︰「金飾需求大幅萎縮,為什麼金價還是不斷創新高?」其中一個答案是:黃金的貨幣價值復辟了。黃金被當成貨幣?這種經驗跟現代人的距離實在太遙遠。其實,黃金鑄成貨幣,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不只是黃金,白銀也曾經被當成貨幣。去年上檔的國片《白銀帝國》,敘述19 世紀末中國的票號(即錢莊)故事,當票號發生擠兌時,得要靠一車車緊急運來的銀錠,才足以挽回客戶崩潰的信心。
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台灣,當時國民政府發行的金圓券已經完全失去信用與購買力,很多難民要用「小黃魚」( 即1 兩重金條)才能換到船票;1998年,韓國在亞洲金融風暴中瀕臨破產,外匯存底快要見底, 緊急發起民間獻金救國運動,因為當時韓國外債的債主與進口商只接受黃金,謝絕不斷貶值的韓元。
法定貨幣出現信任危機 終極貨幣黃金就會抬頭
臺銀貴金屬部副理楊天立表示,從這些歷史可以知道,當一個政府發行的貨幣(法定貨幣)不被普世信任時,真金白銀就會成為「終極貨幣」,特別是數量更稀少的黃金。但若只是某一國家的政府垮台、單一貨幣出現危機,對國際金價的影響有限;只有國際貨幣出狀況,才可能讓國際金價持續創新高。目前全球最重要的國際貨幣就是美元,想要了解美元為何讓金價大興波瀾,就要先倒帶回到上一世紀, 從美元的身世談起。
1944年,二次大戰快要結束時,為了盡快恢復戰後的新秩序,美國召開同盟國經濟會議,有44國與會,會後簽訂「布列登森林協定」。由於美國國力最強、貿易有大量盈餘、財政體質最佳、又擁有當時世界70%的黃金儲備,因此各國決定以美元作為主要國際通貨與外匯準備,美元先與黃金掛鉤,固定在「1盎司黃金=35美元」,各國貨幣再釘住美元,美國等於實施金本位制。而美元因為有了固定的「含金量」,從此美元又被稱為美金。這段美好時光並不長。楊天立表示,1958年, 美國開始出現貿易赤字(進口大於出口),表示老美由過去的「花少賺多」轉為「花多賺少」,只是美國進口再多的貨品,也不愁沒有錢支付,因為國際主要通貨就是美元,美國只要打開印鈔機拼命印就好了,世界開始對美元的信心下降,1 ︰35的比例如果不變,等於高估美元、低估黃金,黑市金價早已大漲,於是外國紛紛拿著滿手的美元要求美國政府兌換黃金,美國的黃金儲備逐漸流失。
1971年,美國尼克森政府宣布取消金本位制,不再履行美元兌換黃金的義務,由於各國仍然需要美元擔任國際通貨角色,因此當時美國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John Connolly)才會很坦白的說出︰「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是你們的問題。」美元與黃金從此展開新的關係。1972年至今,觀察美元與金價關係,可以有2大運用心法。
心法1 ︰黃金走勢通常與美元相反
當美元的品質不再取決於央行地下室的黃金儲量,而是要看美國的經濟實力與財政體質時,美元與金價通常是呈現蹺蹺板的關係,亦即「美國經濟轉強→升息→升值→金價看跌;美國經濟轉弱→降息→貶值→金價看漲」,楊天立表示,過去兩者1年平均的相關係數為-0.4 至-0.5,表示顯著的負相關。黃金與美元走勢相反,主要有2大因素。第1個因素是供需,
因為黃金是用美元計價,當美元升值,黃金需求國就要用更多的本國貨幣去結匯美元購買,表示購買黃金成本變貴,自然會壓抑買盤需求;但是對於黃金供給國而言,多賣黃金可以賺進強勢美元、匯兌回更多的本國貨幣,挖金意願大增,自然會想提高供給,因此當美元升值時,會造成需求下降、供給上升,金價走跌壓力大增; 反之, 當美元貶值時,供需形勢逆轉,金價較容易走揚。
第2個因素是投資面,跟很多類資產相較,黃金最大缺點是無法孳息。當美國升息、美元升值,表示美國經濟轉強、全球景氣也跟著復甦,投資其他資產較容易賺到利率、匯率、股票等各類資產的收益,黃金無孳息的缺點就會被放大,金價走跌率大增。如果只是景氣循環造成美元升貶,金價波動幅度有限;但如果是因為美國國力衰退、美國涉入戰爭、嚴重通膨等因素同時發生,世人對於美元發生信任危機時,黃金就會因為大量避險資金湧入而飆漲。
楊天立指出,譬如1970年代,布列登協定解體後,美元與各國貨幣開始貶值競賽;前後發生2次石油危機, 造成嚴重通膨;1979年,伊朗的美國大使館被占領,發生人質危機;蘇聯入侵阿富汗,世人對於美國與美元出現信任危機,金價大漲到1980年的850美元,如果從1971年布列登協定解體前的35美元起算,金價9年間大漲23倍。
2000年至今金價則是大漲4倍多, 楊天立分析, 在2008 年以前,主要是反映黃金的基本面改善(央行釋金下降、礦產供給下降)、新興國家需求成長、美元貶值;2008年以後,黃金避險意味大增,美國原本就是長期雙赤字(貿易赤字+財政赤字),從次貸危機、到全球金融海嘯,代表美國要發更多債、或是印更多鈔票救市。紐約時代廣場有一個著名的「國債鐘」(The National Debt Clock), 上限是13 位數,2008年10月,全球金融海嘯期間,美國國債衝破10兆美元,代表國債鐘正式「破錶」。楊天立表示,今年6月美國國債已經突破13兆美元,從2007年以來,每天平均增加41億美元債務,如果國債增加速度不減,預計到2015年時,可能飆到19兆美元。要如何形容國債的驚人呢?去年(2009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約14.2 兆美元,表示老美不吃不喝不花用,賺一整年的錢拿來償債也不夠,美鈔印愈多、幣值愈薄,問題是美元還是主要國際通貨,賺進愈多的美元、虧得也愈多,憂心的世人只好緊抱黃金。
心法2 ︰黃金與美元齊漲 表示有意外的風險
美國爛債再多,只會讓美元趨貶,但是市場其實最不擔心美國破產賴債,因此當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發生時,資金反而會擁抱美元,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時,雖然禍首是美國,美元卻因為避險資金湧入而大漲一波。但是面對其他國家的債務可就
另當別論。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35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