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代健保上路 6種收入需要多繳費 ( Money錢雜誌 文/賴雅淳)

攸關你荷包支出的二代健保法已經正式三讀通過,趕快來算一算,你到底要多繳多少健保費?在新制度實施後,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合法節省健保費支出?

二代健保過關,有人會增加保費、但也有人可以減少保費。二代健保未來正式實施後,有6 大類收入的民眾,包括兼差族、股票族、利息族、擁有執行業務收入、全年領超過投保薪資4倍獎金的上班族、包租公包租婆等收租一族,可能要繳交兩種健保費。

二代健保所謂的保費共分為兩種,其中一種是目前採用的以經常性投保薪資計算每月健保費,另一種則是補充保險費!

但是如果你只有領一份固定薪水,沒有其他收入來源,那麼所繳的健保費卻會不增反減。精打細算的你,趕快拿出計算機,算一下自己到底是少繳健保費?還是要多繳健保費?

狀況1 只有一份收入的上班族
模擬狀況 林先生、林太太2人的月投保薪資各為4萬100元,且2個小孩都是在林先生的公司加入健保。
扣繳方式 依照原本經常性投保薪資計算保費 費率:由5.17%調降為4.91%(暫定)
計算方式 林家4口每月所繳健保費 
一代健保為:40,100×5.17%×30%×4=2,488元
二代健保為:40,100×4.91%×30%×4=2,364元
林家4口:未來每月可少繳124元,1年少繳1,488元
計算說明 因林先生、林太太以員工身分投保,只需負擔30%健保費,所以在計算上要乘以30%。

狀況2 兼差上班族
模擬狀況 小君白天在貿易公司當會計,每月經常性投保薪資為3萬3300元,晚上則在速食餐廳上大夜班,每月薪水2萬元,那麼每個月要繳多少健保費?
扣繳方式 (1)經常性薪資納保,費率4.91% (2)補充保險費,費率為2%
計算方式
每月所繳薪資保費為:33,300×4.91%×30%=491元
每月所繳補充保險費為:2萬×2%=400元
小君每個月共要繳:891元健保費
計算說明 目前補充保險費上限為1000萬元,下限未定,因此在試算上是以不扣除下限金額的方式,即總兼差所得的2%來計算補充保險費。

二代健保補充保險費知多少?

定義

二代健保除了以民眾的經常性投保薪資計算健保費之外,還針對經常性薪資以外的所得收取2%的費用做為補充保險費,以擴增健保財源。未來二代健保法公告實施後,健保局主要會針對以下6種經常性薪資以外的收入徵收2%補充保險費。

課徵所得項目

(1)全年所領獎金超過當月投保薪資4倍的獎金。
(2)非屬於投保薪資所給付的薪資所得,也就是兼差的薪資所得。但在職業工會納保的民眾,就算有不同雇主所發給的薪水,也不用繳2%的補充保險費。
(3)擁有執行業務收入,包括律師、會計師、藝人等領取的執行業務所得,另外像是名嘴的演講費、稿費等也算是執行業務收入。但是如果獨立開業的律師、醫師、會計師、建築師,原來就把執行業務所得做為經常性投保金額的話,就不必重複用來計算繳交2%的補充保險費。
(4)股票現金股利所得。
(5)銀行利息所得。
(6)租金收入,只有把房子出租給公司行號等營利單位的的民眾才須繳補充保險費,如果把房子租給學生、上班族等個人使用的話,就不用繳納補充保險費。

徵收上下限

目前補充保險費的上限是1000萬元,也就是超過1000萬元的部分,還是以1000萬元徵收補充保險費。至於下限金額,也就是6種補充保險費收入在一定金額以下,就不用繳補充保險費,由於尚未定案,因此目前的試算都是以不扣除下限,直接以6種收入的2%來概算可能要繳的補充保險費。

扣繳方式

採用單筆就源扣繳方式,例如銀行發放存款利息,上市櫃公司發股票現金股利時,要先扣除其中的2%做為補充保險費交給健保局,剩下的才發給銀行客戶、股東。除了超過4倍投保薪資獎金是以年度累計之外,其他5種收入都是依照單次扣繳補充保險費。例如每一筆的利息、每一筆的兼差收入、每一筆房租都必須扣繳2%當做補充保險費。

罰則

如果扣費義務人,也就是給錢的單位,包括銀行、上市櫃公司、企業,沒有依照規定扣繳補充保險費,健保局會限期補繳,並處以應扣繳金額的1倍當做罰鍰;如果扣費義務人沒有在限期內補繳,就會被處以3倍的罰鍰。

實施日期

預計最快明年正式上路,目前施行細節尚未公布。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41 2011/2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