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全:新世代封測技術改變半導體生態 ( 先探投資週刊 鄭志全‧文)
封裝測試在半導體生態鏈當中向來是薄弱環節,昂貴的材料支出、機台設備,經常壓得業者喘不過氣,以行業平均約一五~二五%毛利率,實難與IC設計、晶圓代工相提並論。但奇特的是,目前全球半導體業都在積極備戰先進的封裝技術,追求IC封裝方式的變革,已經成為一股新的潮流,可能為高速行動裝置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在去年第三季台積電的法說會上,董事長張忠謀發表了一個名為「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的全新商業模式,未來將提供3D晶片從晶圓製造到封裝測試的整合服務,台積電此一舉動,等於宣示跨入高階封測領域。
3D IC崛起
台積電站出來獨力發展封測技術,主要為了因應來自客戶的高階製程需求,也讓國內的晶圓代工和封測業,從合作夥伴變成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將前後段製程一手包的策略,改變了多年來台灣半導體產業專業代工的生產模式。
系統級封裝(SiP;System in Package)則是目前許多消費電子產品普遍使用的封裝方式,在3G手機世代獲得廣泛應用。SiP主要是將多個晶片或封裝元件安裝在基板上,透過基板讓多個晶片封裝體合而為一,來達到縮小體積的目的。
如果在一個SiP的頂部疊上另一個SiP,則稱為PoP層疊封裝(Package on Package)。SiP或PoP封裝技術滿足了電子產品微型化、多功能和低成本的需求,但是在速度、頻寬上有其極限,而且各個晶片都有獨立的電源需求,不易省電。
SoC與SiP各有所長,在並行發展多年之後,因為行動裝置的快速流行,正遭遇新的挑戰。目前全球半導體業開始轉向以IC堆疊的方式,來發展體積更小、效能更加全面的整合型晶片。擺脫過去二維的設計模式,3D IC指引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未來晶片的設計、製造將朝縱向發展,並且依賴更先進的封裝技術來達成。
超越摩爾定律
為了符合快速、高效、輕薄、省電等需求,3D IC一直被業界寄予厚望,特別是4G通訊時代追求更快速的資料傳輸和運算處理速度,而以現行採用PoP技術整合記憶體與邏輯IC的方式,頻寬可能不足。因此記憶體與邏輯IC的3D堆疊製程,被視為未來半導體的殺手級應用。
但是邏輯IC的堆疊製程,發展不如記憶體來得順利,存在許多技術上的困難。台積電資深研發副總蔣尚義認為,在記憶體領域因為技術上較容易克服,預計明年就會看到3D IC的樣品問世,但邏輯IC恐怕五年內都很難看到真正的3D應用。
至於台積電的「COWOS」技術平台,是在晶片和基板中間插入矽中介層的「2.5D」封裝技術。目前包括賽靈思、超微、輝達、高通、德州儀器、Marvell、Altera等客戶,已經積極朝2.5D的設計方向發展,而台積電的COWOS封裝技術導入二八奈米製程後,預計在明年會見到初步成效,二○一四年高階封測業務可望放量。
客戶結構決定營運強弱
但近年來不斷有專家學者提出預警,未來矽技術的物理特性將逐漸逼近極限,隨著電晶體的數量越來越多,高溫和泄漏的問題隨之而來,屆時摩爾定律也走到了盡頭。此外,隨著先進製程推進到二○奈米以下,未來晶片生產的製程費用也會貴得嚇人,難以協助業者達到商品化的目的。
不過,消費者對於電子產品創新技術的追求,永遠是嚴苛的,目前半導體業界對於摩爾定律的延續,多半持正面看法。手機晶片大廠高通認為,未來必須在技術面採用「More Moore」和「More than Moore」並行發展,除了依賴傳統的製程不斷微縮,還必須推動SiP和3D IC封裝技術的高度整合。為了要超越摩爾定律,晶圓代工與封裝廠商必須協同設計、整合資源,形成一個虛擬的IDM廠。
台積電的看法也相類似,認為摩爾定律必須和3D IC技術相輔相成,持續朝體積小、省電等特性鑽研,那麼未來十年內製程微縮至七奈米或五奈米都不成問題。
先進技術各憑本事
矽品以往的營運策略較保守,以IC設計業為主的客戶結構,在過去兩年經營十分辛苦,直到去年第四季正式拿下高通手機晶片訂單,才開始積極擴張產能。今年矽品的資本支出為一七五億元,年成長約六成,明後年支出可能更高,中高階封測相關的設備投資,會集中在PoP封裝、覆晶封裝等。預期今年來自高通的貢獻仍然微薄,明年中高階晶片的封測業務可望放量。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683期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
◎封面故事:工業電腦細水長流 不易虧錢
◎焦點議題:大倉久和飯店殺進中山一級戰區
◎中港直擊:全球鋼鐵產業寒冬降臨
◎房市春秋:豪宅不死 低調加溫
◎期市真探:新跌勢還是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