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吹起文創風,像是誠品書局就成為觀光客指名度最高的造訪清單之一,許多文化事業也陸續進入投資市場,包括誠品生(2926)、霹靂(8450)、華研(8446)都隸屬於文創股,書店、布袋戲和唱片等文創事業,各自精采。
其實,台灣文創的歷史並不算短,一九九○年創立的「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就是文化藝術的先驅之一,創辦人邱再興由電子業跨領域到文創業,從電子大老搖身一變為藝術人,成為業界津津樂道的故事。
邱再興表示,人生的快樂並非只建立在賺錢上,精神陶冶也是生活中重要的一環,希望現代人在投入工作之餘,同時也能重視心靈的成長。
創業順利 卻慘遇朋友倒債
邱再興進入電子業的時間相當早,一九六九年就創立環宇電子,不僅是台灣第一家微電子公司,同時也是當時東南亞唯一非美商投資的微電子裝配與測試公司,堪稱為台灣開發整流器、積體電路的先驅。其中,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光寶董事長宋恭源都曾是他的部屬,顯見地位德高望重。
但是從電子業到文創業,如此大的變化,是如何發生的呢?邱再興透露,創業以來事業一帆風順,直到一九八五年,幫朋友作保慘遭倒債,被迫背負龐大債務,他把所有事業都賣掉來償債,那時候他已經過了四十五歲,事業卻一夕歸零、一無所有,但他並未放棄,仍憑著豐富的經驗,嗅到新的商機。
邱再興說,當時政府剛開放與東歐市場的貿易,很少台灣人注意到這一塊的機會,因此他帶著一卡皮箱,就到了東歐,希望能為事業找到一線生機。在那個年代,東德和西德還未合併,他隻身前進仍是共產國家的東德,並參加博覽會,想代理一些簡單、便宜的產品進口台灣賺錢。
「在一個酒會中,突然有人拍了拍我,還說他老闆知道我是學電子的,把我的身家都調查清楚了,希望能找我見面,談談合作機會。想不到跟我見面的是東德電子部的部長,負責東歐的電子業事務,期間相談甚歡,便順利取得合作關係。」邱再興說。當時的他運用台灣的技術,幫助東德發展半導體和電腦工業,很快地又累積了許多財富。
在共產國家 陶冶性情
回憶起在東德待的兩年多時間,邱再興感觸特別深,因為初來乍到,工作壓力龐大,為了找到紓壓管道,他開始造訪當地的美術館,欣賞歐洲的藝術品。一開始對藝術一竅不通,但隨著時間和經驗累積,他漸漸產生興趣,並進一步研究,開啟了他與藝術的緣分,精神也獲得寄託。
當時的東德,仍是一個共產國家,與西德相比,生活物質條件不佳,外界的人認為東德的人民生活得很苦。但邱再興透露,其實並不盡然。
還記得當時到當地家庭作客,房子的外牆看起來老舊、斑駁,不過一走進去,感受到的卻是相當整潔。當地人也帶他去看歌劇,他們平時穿著簡單平凡,但為了聽歌劇,每個人都盛裝打扮,顯示出他們對藝術的尊敬。對東德人來說,精神生活相當富足。
其後,隨著東西德合併,原本的商機也漸漸消失,邱再興帶了那些年賺的錢,重新回到台灣。「還記得那是一九九○年,台股來到最高點,衝破萬點大關,但社會卻分崩離析,全國瀰漫在瘋股票的氣氛,賺不到錢的人開始走歪路,搶劫、殺人、綁架等社會事件占據媒體版面,我覺得社會真的病了。」邱再興感嘆地說。
對於當時台灣以錢為中心的氛圍,他感到痛心,並思考著能為社會做些什麼。也由於自己對藝術的興趣,因此,萌生了做文創的念頭,希望大家能夠在精神上找到寄託,而非只以賺錢為唯一目的。
邱再興毅然決然將自己的資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生活所需,另一部分就投入了文創事業,成立「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並邀請許多事業有成的好友一同共襄盛舉。
成立美術館 施比受更快樂
「古代中國有很多有錢人,不過,能被後人記得的又有幾個呢?但很多像韓愈、柳宗元等文學家、藝術家,卻能流傳千年受到景仰,可見得藝術的影響性是多麼深遠。」邱再興說。
基金會成立之初,他特地向小學同學,同時為台灣名作曲家馬水龍請教,應該從何開始著手。馬水龍建議,可以先從音樂開始,當時台灣作曲家面臨許多問題,相關科系的學生畢業後卻不從事作曲,因為沒有人採用。
面對作曲家失去舞台的困境,基金會初期創立了「春秋樂曲」的音樂平台,設定春天和秋天分別給四十歲以下及四十歲以上的作曲家發表作品,每年有兩次的機會可以在國家音樂廳發表他們的音樂,成為一個交流平台,如此一來,每年最少就有十六首台灣原創音樂發表。
邱再興指出,原本以為春秋樂曲只是作曲家之間的活動,到了一九九八年,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希望社會資源能支援文化,創立了「文馨獎」。而朋友熱心幫基金會申請,意外獲得當年的銅獎,並一舉奪下文化部第一屆文馨獎特別獎的殊榮,得到社會很大的迴響,讓他感到相當欣慰。
在成功發展聽覺藝術後,邱再興進一步投入心力在視覺藝術,一九九九年成立了「鳳甲美術館」,希望能為社區教育盡一份心力,讓小朋友能沐浴在藝術環境中,快樂長大。
他坦言,美術館每年都需要付出龐大的經費,過去一年曾虧損達一千四百萬元,現在美術館每年需支出二千萬元,不過,現在政府提出補助方案,並獲得支持者共襄盛舉,在付出之餘,更得到許多。
改變心態 年輕人成功不難
對於從事文創事業,邱再興覺得甘之如飴,因為能夠捨,才有空間去獲得,付出可換取更多收穫。能夠給予出去的東西,代表是生活所需以外的東西,他認為,應該盡一己之力,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獲得幸福。
「有錢真的是世上最好的東西嗎?現在我最想念的快樂時光,卻是在交通大學念書時,領完薪水和同學們相約一起去吃碗擔擔麵!」邱再興說。
他分享,發表著作《捨得》的目的,第一個就是鼓勵現在的年輕人,環境並不真的那麼悲觀,而是在於能否轉念看世界;第二個目的在於,呼籲事業有成的人,能為自己開另一扇窗,用自己的能力付出,不僅對社會有貢獻,相信心靈也能獲得豐富的滋養。
談到現代年輕人的困境,他認為學生畢業後就會面臨到就業問題,尤其現在工作環境並不算好,因此年輕人找工作時,心態更重要。
他鼓勵,年輕人不要只侷限在自己的位置找工作,若能夠適時把自己的目光放低些,不要好高騖遠,找工作會更加容易。或許有人會埋怨待遇不好,換個想法,學生去學校念書都要付學費,現在進入社會大學,學習之餘還有錢可領,不是該高興嗎?
對於想創業的人,邱再興說,台灣在過去三、四十年的努力之下,電子業已打下良好基礎,未來應該要發展不容易被取代的事業,而且食衣住行各方面都有機會。
以食品為例,「微熱山丘」的鳳梨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難道台灣只有鳳梨酥嗎?若能仔細觀察,生活中仍處處有機會可行。
《理財周刊》發行人-洪寶山
「做得多一點,就比別人多學習一點;需求更少一點,就比別人多快樂一點。」學習付出,懂得滿足才能擁有幸福。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