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像過在超級市場用手機上網,就可以查詢家裡冰箱中的食材庫存而確定採購清單,或者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用手機啟動家裡的電鍋開始煮飯、啟動冷氣讓室內降溫?這個像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就是我們即將迎接來的「物聯網時代」。
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透過通訊連接起實體物品還有虛擬網路,將所有東西串聯起來,讓大家可以更快速方便的享受科技為生活帶來的便利。物聯網的議題已經被討論了好多年,但近一兩年因為科技的快速進步以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許多實驗性質的物聯網功能逐步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不但讓物聯網受到更多人關注,也為產業界帶來不小影響,其背後龐大商機更是高得嚇人。
物聯網消費預估五年成長近一倍
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最新預測顯示,今(2017)年全球物聯網消費支出將達到八千億美元,而且可望在未來五年後超過1.4兆美元,這個數字的背後代表著所有人的生活即將會有很大的改變,或許是生活方式會有重大改變,也或許是工作即將被高科技所取代。
在物聯網所帶來的諸多影響中,金融變革是其中一個項目,例如透過智慧型手機及網路,消費者可以在行動中使用金融服務、在消費購物時可以選擇採用行動支付,而在銀行端由於智慧化金融理財的產生、機器人理專的出現,許多行員或許將被高科技所取代,甚至有外商銀行在報告中預言,2015~2025的十年間,會有30%的銀行職位將因業務自動化而消失。
物聯網究竟會對金融業帶來什麼衝擊,這樣的衝擊是否只對金融業帶來影響,除了衝擊之外,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商機?擁有工業工程及管理專業背景的真理大學副教授陳瑞陽博士,今年初就出版了新作《物聯網金融商機》,詳細介紹結合金融科技與物聯網技術平台,並應用於企業經營和服務,進而開創新商機的「物聯網金融」,陳瑞陽希望不只是金融業,其他各行各業都要瞭解何謂「物聯網金融」,並且預先做好準備,如此才能夠透過產業資源整合達到全贏的局面。
在瞭解物聯網金融之前,大家必須先弄清楚何謂物聯網,或許還有許多人弄不清楚「互聯網」和「物聯網」的差別。陳瑞陽解釋說,「互聯網」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網際網路,重點是虛擬數位,而「物聯網」則是強調實體物品之間透過網際網路進行溝通與連結,這些能夠連結網路的實體物品就是「智能物體」。
企業、個人都要及早做好準備
所謂的「智能物體」就是具備感知及感測功能的物體,並且在感知、感測後,透過網路將資料傳輸給另一個智能物體,這就是對物聯網最簡單的定義。
互聯網的好處大家都已經很清楚,而物聯網的應用最普遍的例子就是行動支付,透過智慧型手機這個智能物體讓消費時的支付行為更為方便,這就是物聯網其中一個好處。
面對物聯網時代的來臨,以一般消費者的立場來說就是生活過得更便利,但若將物聯網視為一種商業模式,那麼從產業到企業甚至員工都會受到影響。
陳瑞陽說,物聯網其實並不單純,除了物物相聯外,物聯網還是感測、無線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擴增實境等等技術的整合,結合這許多種高科技的商業模式是可怕且可敬的,所以生活在這樣高科技環境中的我們一定要能夠提早預知物聯網對人類的影響,才能及時做出因應。除了企業需要及早制定營運策略外,一般大眾也要預知物聯網時代的人才需求,才能避免成為被裁員的對象。
面對跨業競爭 培養多元技能
要想在物聯網時代不被取代,就要成為陳瑞陽口中的第四類型工作者,陳瑞陽將工作分為四個類型,第一類是體力勞動型,第二類是行政事務型,第三類是專業知識型,第四類是智慧創新及決策型。陳瑞陽說,在自動化及資訊化的年代,第一類及第二類工作已經受到影響,但在整合式物聯網出現的現代,甚至連第三類工作都會受到衝擊,例如理財型機器人就有可能取代理財專員的工作,他認為唯有充實自己朝第四類型的工作者邁進,讓自己站在更高的層次,成為懂得運用高科技的人才,才能不被高科技取代。
陳瑞陽更進一步提供上班族三點建議,首先是要智慧的工作,他認為在整合式物聯網的時代,所有人都要不斷的學習有用的新知,例如銀行過去存放款都是透過資訊系統運作及審核,但金融業未來會普遍運用的可能是「區塊鏈技術」,那麼做為一名銀行行員就要學習區塊鏈的知識,才能在工作崗位上智慧的工作。
其次,要時常關心外在環境的變化,隨時準備好面對大環境的改變,千萬不要低著頭苦幹,否則只會被潮流淘汰。
第三就是要體認到在物聯網整合的時代,競爭不會只在同業之間,每個人都要培養多元技能,才有能力面對跨業競爭。
陳瑞陽的新作《物聯網金融商機》,光看書名讓人以為是專為金融業而出版的物聯網專書,但陳瑞陽說,這本書不只金融業要看,所有產業都應該要瞭解。他指出,金融科技的應用過程是從金融資訊化、金融網路化、互聯網金融再到即將來臨的物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就是大家熟知的FinTech,跟金融網路化不同的是,金融網路化指的是金融業營運模式的改變,但互聯網金融則會影響到金融業的營運結構,例如P2P借貸方式以及第三方支付的出現,都是會改變金融業營運結構的新商業模式。
至於物聯網金融階段,陳瑞陽認為這個階段還未真正的來臨。所謂的物聯網金融,陳瑞陽以去年就曾經出現在新聞媒體報導中的「物聯網保險」為例,在美國有產險公司推出物聯網車險,民眾可以透過行動裝置線上投保,保險公司則是透過大數據針對駕駛的行車習慣、駕駛時間、里程長短等來決定車險保費。
物聯網金融 影響擴及各行各業
此外,也有壽險公司與超市、健身房等業者合作,鼓勵被保險人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透過行動裝置及大數據記錄被保險人的健康生活資訊,進而做為保險公司審核保單的參考依據。對保險公司來說,物聯網保險可以篩選保戶並進行客戶關係管理,而消費者則有減少保費支出的好處。
在物聯網保險的案例中就可以看出,未來受到物聯網金融影響的不會只有金融業,像是案例中的健身房及超市也被納入物聯網金融的整合範圍內。
另一個台灣民眾比較有感的例子就是行動支付,行動支付的出現改變了消費者購物時的支付行為,零售商店或餐館業者若不瞭解物聯網金融,將無法因應其將帶來的改變,更不要說想從物聯網金融的浪潮中找到商機。這也就是為什麼陳瑞陽認為不是只有金融業從業人員要讀《物聯網金融商機》,而是所有人都應該讀這本書的原因。
當行動支付在許多國家成為常態的時候,台灣卻卡在法令及制度使得物聯網金融發展落後於他國,陳瑞陽說,其實政府也很積極的在推動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的技術,但速度顯然不夠快,他希望政府除了要加快速度之外,還必須推出優於他國的創新想法,唯有速度及創新度才能讓台灣在國際市場上擁有競爭力。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