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漂掛牌不再是唯一選擇 台灣開始學習評估新經濟 軟體新創吸引外資 潛力獨角獸被看見 (2022-05-12 財訊 文/洪綾襄.圖/本刊資料室)
「這兩年,我看了上百家台灣的新創公司,當然有好有壞。但我發現,好的公司不僅模式是新經濟,老闆和員工也是新人類——他們年輕,但心很大;全心投入產品研發、看的是和全世界同儕競爭搶市占,雖然虧損卻不急著獲利,因為他們比長輩們更懂得如何和資本市場溝通,這讓我對台灣新世代創業家抱持高度期待,」寬量國際執行長李鴻基,對《財訊》採訪團隊直言。
在全球經濟進入升息循環的當下,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外資大舉匯出亞洲市場,不僅台灣軟體新秀91App、綠界股價慘遭殺戮,連備受期待、到海外掛牌的獨角獸沛星Appier和睿能創意Gogoro,今年以來股價也暴跌四成,讓不少投資人開始懷疑台灣新經濟公司的發展前景。
但事實上,《財訊》分析,外資對台灣公司仍抱持著高度興趣。4月下旬,寬量與證交所舉辦Taiwan CEO Week線上引資活動時,有高達325家國際投資機構參加。而籌備近兩年、即將開始交易的創新板(Taiwan Innovation Board),更因有即將掛牌創新板的錼創科技(PlayNitride),以及Gogolook走著瞧、果翼科技 (Pinkoi)等市場評價頗佳的公司參與,吸引了高達九十幾個機構投資人參加,人數較去年倍增。
錼創科技 創新板試水溫「以往外國投資人來台灣,大多是來買科技製造、半導體,這次對創新板的參與相對踴躍,我認為是因為真的有好公司要掛牌了。」李鴻基坦言,主要業務為Micro LED(微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錼創科技,兼具台灣特色與國際競爭力,自然備受期待;而Gogolook和Pinkoi雖然還沒決定要在哪裡掛牌,但只要錼創在創新板成功IPO(首次公開發行)後,應該也有機會把台灣納入考量。
《財訊》報導指出,過去在台灣,初期虧損、但具潛力的公司,受限於上市櫃資格規範,只能透過科技事業、生技產業或文創事業等上市櫃特別條例,經由經濟部、文化部、農委會等公家單位推薦,才有辦法掛牌。而不管是交易所、券商還是投資人,也都還是抱持著舊經濟思維來評價公司——主要客戶是誰、會給多少訂單、產能多大、每年能賺多少等既有模型來估價,因此對軟體業和新經濟新創公司相當不利。
就算掛牌了,如果只是掛在預備市場(興櫃或戰略新版),外資雖然能投資,對壽險法人、投信還是多所限制,少了多元資金挹注,企業也很難快速成長。去年Gogoro確定透過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模式掛牌那斯達克時,就有金融業高層私下透露:「因為陸學森(Gogoro執行長)想要的估值,台灣給不了。」…(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