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益比僅一倍 兩個原因讓市場心寒 長榮發大財 別把小股民當邊緣人 (2022-11-24 財訊 文/郭庭昱.圖/本刊資料室)
根據《財訊》報導,運力排名全球第6大航商的長榮海運,除了擁有產業界的影響力,在台股歷史上,無論是股價漲幅、估值計算、或者是股東維權,都有一個特別的存在。目前卻僅有1倍的本益比,離奇的估值已攤在陽光下,唯一有機會改變的,是股東以行動來維護自身權益,要求長榮合理分配疫情3年天外飛來的「意外橫財」—這本就屬於股東應得的利潤。
長榮從2020年7月11元起漲,2021年7月飆到最高233元,1年漲幅高達20倍,再到2022年9月減資前的80元,跌幅高達65%,股價大漲大跌後,以減資後股本211億元計算的前3季EPS(每股稅後純益)為143.8元,假設全年賺150元,目前股價就差不多150元,本益比僅1倍,竟然沒有追價力道。
現金怎麼分配 公司說了算《財訊》報導指出,長榮每股淨值達254元,股價淨值比0.6,第3季底的現金及約當現金高達3918億元,相當於每股現金達到185元。
長榮股價為何「便宜」至此?其一是對景氣悲觀預期;其二,帳上雖坐擁大量現金,但到底明年會分給股東?或是公司慢慢花掉?市場並不清楚。「股東權益放在公司,現金決策權在自己,分給員工大家感謝你,分給股東就什麼都沒了」,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長私下透露真心話。
疫情暴發戶 小股東難分享然而,《財訊》分析,「股東權益對於大、小股東的意義不同」,曾任上市公司董事、對公司治理有實戰經驗的資深投資人說,以長榮為例,近3年大賺5000多億元,減資收縮股本,大量現金留在公司,經營者可隨意處置,而小股東看得到吃不到,是造成股價低迷的最大原因;因此,經營者是否願意將這筆意外之財與股東分享,是股價表現的關鍵因素。台灣的公司治理,一向「只求防弊、不求興利」,對於股東權益的合理運用避而不談,讓公司保留極大的裁量權,才是真正傷害了股東權益。
長榮在疫情期間的高獲利本就是異常。若以疫情前10年、2010年至2019年的EPS,最高為2010年的4.94元(主因金融海嘯使2009年虧損3.22元)、最低為2016年的負1.88元,平均為0.24元,簡單還原減資後的平均EPS為0.6元;同期間每年現金股利發放率僅6.3%;同期每年平均每股現金股利為0.13元,還原減資後為0.325元。結論是,若以正常的長榮10年平均獲利來看,可說是小賺,至少不賠,但是現金股利配發率很低。…(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