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在山頂 照樣賺波段!從財報挖好股 5大看好產業報你知 (2014-05-01 Money錢雜誌 文/劉宗志 攝影:張家禎)
一般來說,股價會比業績領先反應3至6個月,因此財務報表經常被視為是落後指標。不過,如果一家公司的營收、獲利持續上升,市場看好、資金湧入而造成本益比持續上修,這時就可以用財報來推判公司的營運趨勢。中長線來看,法人買到的股價不是低檔,而是半山腰,但隨著業績加溫、本益比提升,法人仍可賺到波段績效,這就是近來不少基金操盤手表現大幅領先指數的原因!
元大寶來績效基金經理人劉博玄指出,1994年及2004年的景氣都是剛從谷底回升的前段1、2年,當年度的股市會打擺子(像瘧疾發病般忽冷忽熱)、空間不大。在景氣回升初期,企業人才需求增加、廠房設備的資本支出增加,一開始企業因成本、費用增加可能導致獲利不如預期,但接下來營運幾年,營收及獲利出現提升,股價就有機會走出波段行情。
劉博玄認為,今年景氣也是類似狀況。美國量化寬鬆逐步退場,代表景氣回升確定,即使明年升息循環開始啟動,股市短線可能震盪,但未來幾年市場則會從資金行情轉為景氣行情,特別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科技股將可望受惠歐美景氣連動,營運也看好。
2013 年度財報公布 上市櫃公司獲利大躍進回顧2013年財報表現,去年上市櫃公司獲利超過1.5兆元,相較2012年成長高達47%,成績相當優異,主要原因是不少傳產龍頭股獲利表現突出,如台塑(1301)、台化(1326)、南亞(1303)等公司皆成長,加上DRAM 和面板族群轉虧為盈,帶動整體上市櫃公司獲利大幅度躍進。
就獲利結構面來看,去年傳產族群表現優於電子類股,也因此,去年股價表現較強的多半是傳產族群。舉例來說,成衣廠儒鴻(1476)去年獲利成長超過4成,而在電子股成長性相對較弱之下,資金棄電子轉傳產,造成如儒鴻、寶雅(5904)、精華(1565)等非電子股的本益比獲得Re-rating
(重新評價)的表現。
統一全天候基金經理人朱文燕指出,去年台股上市指數漲幅約11%,上櫃指數則大漲26%,顯示中小型股的表現明顯較為強勁,而且有趣的是,上櫃市場大多數的漲幅是來自傳產、生技等非電子族群,反觀電子表現相對弱勢,這和過去上櫃市場都是電子股掛帥表現的局面不同。
過去傳產股的本益比只有10倍,多則15倍,如果一檔傳產股1年每股盈餘賺8元,那麼股價大概就是80元左右。不過,去年資金普遍轉進傳產股,使得許多傳產股的股價漲幅超過其獲利的成長幅度。朱文燕認為,這樣的調整主要並非EPS 變化所造成的調整,而是本益比的重新評價與提升。
至於去年由虧轉盈的面板、DRAM 族群,朱文燕指出,面板景氣只好了去年上半年,去年5月中國調降補貼後,面板報價一路下滑到年底,也因此使得整個面板供應鏈族群股價表現不佳;DRAM 則是因為獲利變好,部分個股股價甚至出現倍數漲幅,電子族群明顯表現不同調。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閱《Money錢》2014年5月號第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