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鳴:鈔票印不完 我們只能陪著玩! (2013-07-01 Money錢雜誌 文/徐一鳴)

目前歐美各國政府公債占GDP 比例都在100% 左右,日本更達到200%,很明顯都患有嚴重「欠太多,還不起」的病症。如果把主權債務危機當成疾病來看,而你是醫生,會開出什麼藥方?

政府能做的事,就是繼續支持。
事實上,歐美日不僅政府面臨債臺高築危機,連許多企業與個人都有同樣危機。解決危機時,政府不可能大筆一劃免除大家的債務,這樣做只會使金融體系崩潰,讓危機擴大到失控的程度。

所以,政府只能想辦法撐下去,讓個人趁著還有工作、企業趁著還能營運,趕快把債務水準壓低到可以持續的水準,然後再恢復正常時期的借貸消費與投資行為。

你看擔任最後借款人的各國政府,債務負擔越來越沉重,主要就是「以拖待變」的結果,講白了,全球經濟要恢復到金融海嘯前水準,恐怕非5到10年不可。

隨著經濟狀況稍微改善,各國政府開始思考減少支持性的力量(主要就是QE),但有些人卻說QE退出後,股市、房價將會隨之暴跌。我認為,抱持這種觀點的人,恐怕沒有真正理解QE的本質與作用。

量化寬鬆充其量只是壓低利率
為了加快降低債務率,歐美日政府必須壓低利率,低到大家可以持續的水準。但在危機發生的當下,不要說銀行不信任民間企業償債能力,連銀行彼此間都不太信任,導致金融體系也存在著流動性風險。

政府只好透過量化寬鬆,對市場注入龐大資金,逼銀行勇敢放款,同時把利率壓低在極低水準,減輕償債上的負擔,盡快把債務率壓下,再以低利率去刺激大家消費與投資意願。
明白沒?量化寬鬆的作用並非治療經濟,而是支持經濟不要繼續惡化而已。

「欠太多,還不起」的病症,就像SARS 或H7N9其實是沒有特效藥可對症下藥的病,醫生頂多施以支持性療法,直到病患的免疫系統發揮作用為止。如今經濟也一樣,政府只能支持經濟別繼續惡化,並期望經濟能夠自己復甦。

投資人擔憂 只因股市漲太兇
全球投資人近期開始擔憂QE 退場,主要是股票已超漲太多,與實體經濟狀況脫離太遠。例如,日本股市狂漲一大段上來後,日本消費確有增長,但其中不少比例是因股市大漲的財富效應,並非日本人恢復消費信心。講清楚一點,投資人擔憂量化寬鬆退出,正是興奮劑藥效退了後的理性判斷。

如果同意QE對經濟的作用只是支持,你就明白,身為醫生的政府,怎麼可能輕易放棄支持病患(經濟)呢?除非實體經濟能夠恢復正常,否則醫生怎麼會讓病患出院,不再繼續施以支持療法(繼續QE)?若病患情況已經改善,醫生開始減少支持性藥劑量(QE),那我們還有什麼好擔憂?

量化寬鬆停止 代表經濟復甦
只要實體經濟改善到足以持續,QE 才會退出,否則只會持續量化寬鬆下去,不然就會爆發另一場更可怕的危機:全球性主權債務危機。

金融海嘯後,歐美日先後決定採取驚人的量化寬鬆,就必須要持續到經濟恢復正常,政府稅收大增,讓政府公債負擔率降低到可以持續的水準,否則歐美日政府相繼破產,全球經濟大概也瓦解了。
目前看起來,量化寬鬆對經濟確實有幫助,相信歐美日政府將會堅持下去,不會因為擔憂不存在的惡性通膨,而不敢繼續推行量化寬鬆。

量化寬鬆停止 台灣經濟無礙
美國當然是依據她自己的狀況決定QE 是否退場,但當美國經濟改善到正常運作,台灣的出口需求就能顯著提升,經濟也能恢復活力。就算QE 退場帶來衝擊,相信屆時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隨著經濟恢復正常水準,QE 的退出,肯定會衝擊純粹靠資金支持的股市、債市。很多人都說房市也是靠QE 在支持,其實只說對一半。

道理是,QE 引發的資金潮,怎麼可能大量流入需要半年才能抽出資金的房地產?加上奢侈稅實施後,資金變成兩年後才能抽離,這幾乎阻絕了QE 帶來的國際熱錢流入台灣房地產,沒有形成失控的泡沫。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雜誌NO.70 2013年7月號
其他相關雜誌文章
2015年這樣理財,才不會變窮!( 2015-01-01 Money錢雜誌)
讓歐巴桑也賺錢的績優股單( 2014-10-01 Money錢雜誌)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97264.18 4,922.29 5.33%
以太幣ETH 3361.48 250.36 8.05%
瑞波幣XRP 1.13 0.03 2.55%
比特幣現金BCH 490.26 43.20 9.66%
萊特幣LTC 90.49 3.67 4.23%
卡達幣ADA 0.800406 0.06 8.22%
波場幣TRX 0.200940 0.00 0.54%
恆星幣XLM 0.241078 0.01 3.91%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