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搞懂 台灣24年來最大稅改 ( 今周刊 文 張靜文、謝富旭、張弘昌、葉揚甲)
在馬政府強烈的意志下,停徵達24年之久的證所稅明年極可能復徵。新稅制帶來的遊戲規則改變以及對市場現有交易秩序的衝擊,台灣600萬戶股民皆無法置身事外。這場堪稱是台灣24年來最重要的賦稅改革,引發社會對經濟繁榮與公平正義兩者孰重孰輕的辯論,《今周刊》為讀者剖析證所稅開徵可能帶來的利弊得失以及因應之道。
新版證所稅對於境內、境外的個人及法人課稅方式大不相同,稅制的改變對於資本市場衝擊還沒辦法預知,多位專家檢視財政部證所稅版本認為,接下來台灣股票市場將會產生七大漏洞與出現很多「怪異」現象。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四日,蔡先生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二十四年前的這一天。
當年蔡先生僅三十五歲,已經擁有上億元身價,那一天正好是星期六,他帶著家人到台中遊玩,正當與家人開開心心共進午餐時,電視上突然傳來財政部長郭婉容宣布第二年要復徵證券交易所得稅(簡稱證所稅)的消息。
二十四年前,證所稅開徵一年後停止
沒想到九月二十六日(星期一)一開盤,所有股票全部跌停,之後連續十八個營業日都是「開盤就收盤」無量下跌,投資人股票想賣、想斷頭都賣不掉。
在接近一個月的時間裡,蔡先生每天吃不下又睡不著,體重一下子暴瘦八公斤,由於股票沒辦法斷頭,金主開始來討債,一夕之間他從原本的億萬富翁,變成被人追債的千萬負債大戶,他萬萬沒想到在年屆耳順這一年(二○一二年),「證所稅」又死灰復燃!
二○一二年四月十二日,台灣六百萬股民都會記得這一天!
當天晚上六點十分,所有財經線記者都收到了財政部傳來的簡訊,「財政部長劉憶如等一下要舉行記者會宣布重大決策!」大家都在猜是不是暌違二十四年的「證所稅復徵方案」就要出爐!
果然七點鐘一到,劉憶如在全場閃爍的鎂光燈下宣布財政部版「證所稅復徵方案」,停徵二十四年的證所稅將於二○一三年正式實施(即二○一四年五月申報一三年所得稅適用)。
暌違二十四年,證所稅捲土重來
根據財政部規畫,未來每一申報戶,股票等證券及期貨交易,年獲利超過三百萬元,要課徵二○%證所稅,報稅時與綜所稅採取「分開計稅、合併申報」。
至於企業證所稅部分,仍維持最低稅負制,不過免稅門檻從過去的二百萬元降至五十萬元,稅率從過去的一○%到一二%,調高至一二%到一五%,財政部建議適用稅率在一二%。
在成本計算的部分,個人採取「先進先出法」,法人則因為有明確的成本資料,所以採取過去最低稅負制的成本計算方式。另外費用的部分,在需要繳交證所稅時,原先繳納的證交稅及券商手續費可以當作費用減除。
如果個人或是企業當年投資虧損,財政部建議提出申報比較有利,因為如果當年虧損而留下申報紀錄,未來將可以盈虧互抵。其中個人投資虧損可遞延三年,法人的部分遞延年限則為五年,得以從交易所得中扣除。
另外,不管是個人或是法人,都可享有長期持有五年以上,則證所稅減半課徵的優惠,這對於創投及壽險公司較為有利。
根據財政部估計,在個人部分,受到衝擊的股民約有一%,至於可以徵收到多少稅收,以二○一○年營利事業採用最低稅負制約一六七六家,在最低稅負所繳的「證所稅」約七十七億元來看,未來由於免稅額降低,稅率提高,預估將會增加。至於個人的部分,由於先前沒有申報紀錄,劉憶如說,這必須觀察二、三年才能知道成效。
二百天變十六天,定案過程有草率之虞
劉憶如表示,這次改革的原則,主要是鼓勵大家把制度健全起來,最終希望能往「量能課稅」目標邁進。她強調,「稅收穩定」,「稽徵成本小」,「市場及經濟衝擊小」,同時維持台灣的「國際競爭力」,都是必須兼顧的。
所以選擇「簡單可行、受影響的人最少、對資本市場衝擊面最小」的方式,而「縮小打擊面」是這次改革的主要原則。劉憶如甚至強調,門檻可以調、稅率可以改,但「法人適用最低稅負、個人適用分離課稅」的架構必須維持。
但是「縮小打擊面」、「法人適用最低稅負、個人適用分離課稅」,就真的都沒問題了嗎?《今周刊》訪問了多位股市投資達人、專家學者及會計師後認為,賦稅的公平性很重要,不過證所稅復徵的決策過程似乎過於草率。
因為證所稅從提出討論到送交行政院,原本預計九月、大約二百天左右才會提出版本,結果卻短短十六天就完成定案,其中許多參與討論的專家甚至笑說自己是跑龍套的,因為版本「改來改去」。而這十六天的紛擾,已經讓台股總市值蒸發掉接近一兆元台幣,相當於一家鴻海的市值規模。
另外,財政部版本當中對於自然人(個人)及法人課徵證所稅,且對待境內及境外的自然人及法人的課稅方式大不相同,以上種種對於股市未來的衝擊雖然還沒辦法預知,不過了解股票市場的專家以及會計師已經預言,接下來台灣股票市場將會有七大問題發生。..【本文未完,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8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