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方儒專欄】COMPUTEX精彩落幕,WWDC又有何亮點?當台灣成為AI硬體島,軟體真能迎來「黃金十年」?Knowing新聞 (2024-06-10 12:00:00)



今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創下新歷史,達到了過去43年從未有的高度與格局,這讓緊接著登場的蘋果WWDC大會,顯得「壓力山大」!因為經歷了一整周的科技新聞轟炸,以及媽祖出巡式的追蹤報導,輝達(NVIDIA)共同創辦人黃仁勳與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在台灣社會被推上了神壇,「有神快拜」的撰稿角度與拍照打卡,充斥了公共場域的每一個角落,也成了社群平台的新流量密碼。


億萬創業家本人與公關團隊深知,在社群時代,反差越大越獵奇,所以我們看到,黃仁勳在各大夜市穿梭親民。身價一度高達九百億美元的幣安創辦人趙長鵬,來台時則是穿著海灘短褲與夾腳拖,在大直萬豪酒店的區塊鏈峰會登台分享,只差沒有跳進游泳池打卡。


輝達市值在黃仁勳毫無保留的親和出演後,順利創下三兆美元歷史新高,更超過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企業,在光明頂上比肩微軟。至於AMD市值不到輝達的十分之一,英特爾市值更只有AMD的一半,這可以看得出來輝達在半導體產業一家獨大的輝黃盛世。


台北國際電腦展的前一波高峰,要回溯至二十多年前的「WinTel」時代,台灣媒體當時的論述是,在中山高的汐止到新竹沿線,歐美買家可以完整購足。鴻海等電子五哥正式崛起,在硬體代工與關鍵零組件製造上「力用中國」,成為各大品牌的幕後造王者,都讓台北國際電腦展的關鍵字,一直是「訂單」,而不是「創新」。


因為創新的能力,都在歐美品牌身上,台廠只要按照他們下單的規格,使命必達顧好良率與出貨規模。尤其到了智慧型手機時代,二月在巴賽隆納舉辦的MWC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以及九月的蘋果新品發表會,成了業內人士與消費用戶的狂歡時間點,夾在六月的台北國際電腦展毫無創新話語權。


包括Google的I/O與Meta的Connect大會,也是美國尖牙股的佈道盛會,加上中國也在移動互聯網彎道超車,BAT與字節跳動打造APP工廠,讓烏鎮成了新舞台!馬雲、雷軍、張一鳴成了一線新偶像,就連二線的獵豹移動創辦人傅盛來台都曾有票房。


直到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Web2來到終局之戰,你我手機軟硬體早已沒啥創新,蘋果發表會更是連年都劇透完了。正式接棒的是,人工智慧與Web3成了主旋律,由OpenAI領銜的生成式AI大軍,已經開始顛覆人類的工作與生活,輝達的GPU與NPU,讓先進製程晶片與AI伺服器成了剛需。


電子五哥與台北國際電腦展,再次被黃仁勳拉著坐上了全球創新大牌桌,重新掌握了話語權柄!就連75歲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成了台灣新科技首富,順勢打了馬雲一巴掌。


可惜的是,台灣為世界做了很多GPU,但是自己用到的GPU卻少之又少。好比台灣杉超級電腦與福爾摩沙鏈,確實都很先進,算力也很足,但是台灣政府與民間卻沒有太多在地應用,我們仍然是「重硬輕軟」!CB Insights公布的全球AI前一百大網路應用平台中,沒有一個是來自台灣的Logo。


這100大Logo,絕大多數都是二十世代的年輕創業家,幾個人開始在歐美學校宿舍與共享空間動手,再次批量創造的獨角獸神話。來自台灣的晶片與伺服器,又成了他們的幕後軍火商。


當然,馬政府和蔡政府任內持續澆灌網路新創沙漠,而賴清德總統也矢言栽培創新創業的雨林生態,而但比起帶動台股攀上歷史高峰的硬體巨頭,台灣本土的軟體與網路產值仍是零頭!台灣在Web2市場遭到跨國網路霸權長期殖民,不僅讓臉書豪奪你我眼球與隱私數據,甚至還餵養出了Foodpanda這隻獨角獸。


軟硬融合喊了30年,台灣人在硬體上賺好賺滿,軟體與網路新創能否也迎來「黃金十年」,上看100家順利IPO掛牌的公司呢?這就要看政府與硬體巨頭們,下一步要如何拉拔年輕人了。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