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胡照鑫、林佑威、施建宏、李盛雯/桃園報導
桃園市的垃圾問題日益嚴重,廢棄物堆積的情況鄰近爆發邊緣。《CNEWS匯流新聞網》實地探勘龍潭區店子湖垃圾掩埋場,發現當地垃圾堆積已超過三層樓高,對環境造成極大污染威脅。這些垃圾不僅破壞市區景觀,還帶來了惡臭、蚊蟲滋生、火災風險和水源污染等一系列問題,讓當地居民深感無奈。儘管居民多次向市政府反映並要求提供解決方案,但市政府的應對措施緩慢,垃圾問題始終未能得到有效處理,甚至進一步惡化。
近三年來,桃園市的垃圾掩埋場屢次發生火災,尤其是店子湖垃圾場,一年內曾發生三次火災,成為「垃圾山火警」的重災區。這些火災不僅增加環境治理的成本,也讓居民的安全面臨直接威脅。火災釋放的有毒煙霧加劇空氣污染,對當地居民的健康構成風險。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本原因,無疑與垃圾積存過多和處理能力不足密切相關。
垃圾堆積如山,產生的惡臭以及蒼蠅、蚊蟲的滋生,更直接影響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三和里的一位居民向媒體抱怨:「夏天惡臭更難忍受,蒼蠅多到無法入睡,這樣的居住環境誰能忍受?」當地一家幼兒園甚至安裝了雙層防臭窗,但仍無法徹底解決臭氣問題。這樣的生活環境讓居民不願外出,也不敢開窗,對身心健康造成極大負面影響。
此外,垃圾場滲出物的不斷流入,已嚴重污染當地水源,特別是位於山坡地的垃圾場,也對周邊的水土保持構成了重大威脅。這些污染不僅破壞農田和地下水源,還影響到土地的生產力,長期下去將對農業造成不可忽視的損害,讓居民的生活環境惡化,生計也可能受影響。
面對日益嚴重的垃圾堆積問題,市政府的回應似乎顯得遲緩和無力。市府環保局雖表示將加速垃圾清運並承諾短期內處理,但這些措施僅是治標不治本。根據環保局資料顯示,因欣榮焚化爐整建改造,桃園廢棄物處理能力嚴重不足,部分家戶垃圾被迫調度至員本垃圾掩埋場暫置,每天進場100噸,僅能清出80噸。市府雖提供回饋金與消毒支援,但解決方式仍侷限於「拖延處理」與期盼焚化爐重啟後能恢復運作量能。即便有里長建議興建新焚化爐,市府仍以「量能逐年提升」為由,未提出具體行動計畫,讓地方居民苦不堪言。
就算未來市府如承諾所言全力清運,仍需數年時間才能消化現有垃圾量。可是掩埋場的潛在風險隨時可能爆發,顯然這些承諾並未真正緩解居民的困境,反而讓人質疑市府是否有真正的決心來解決這一問題。
目前桃園市內多座掩埋場已經超負荷運作,並且經常發生環境災害,顯示焚化廠的處理能力已無法應對當前的垃圾量,長期依賴垃圾堆積場顯然不可行。一名不具名業內人士便表示,「雲林縣面對高達15萬公噸的垃圾暫存量,卻以行動證明地方政府在垃圾治理上的創新能力。」雲林於2023年引進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SRF系統,每日處理200公噸垃圾,並將之轉化為燃料棒出售予台塑,既解決垃圾問題又創造經濟價值。
不具名業內人士強調,「桃市府面對垃圾問題過於民粹,連雲林這樣的資源有限縣市都能成功引進SRF技術,為何桃園卻拒絕SRF做為去化管道?」桃園人口密度高,且身為國門之都,一旦垃圾場堆積引發衛生或安全問題,影響的不僅是居民,甚至會損及城市形象。該人士進一步指出,焚化爐的歲修與運轉不穩,意味著,僅靠焚化處理的單一策略根本不足以應對垃圾處理的長期挑戰,市府應考慮多元化解決方案,例如學習雲林模式引進SRF技術,才能有效解決垃圾堆置。
面對桃園市的垃圾問題,業內人士再次強調,桃園市的垃圾問題並非無解,但市府顯然缺乏足夠的遠見和決心,未能及時採取多元化的解決方案。他呼籲,桃市府必須正視並迅速解決當前的困境。單靠現有焚化廠的處理能力,顯然無法應對日益增長的垃圾量,而繼續依賴掩埋場處理垃圾,不僅無法根本解決問題,還會帶來更多的環境隱患。市府應該積極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推動更高效、更環保的垃圾處理技術,為居民創造更安全、更健康的生活環境。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施建宏拍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廢物成金3-1】垃圾變身潔淨能源 揭密SRF如何推動全球循環經濟、減碳革命
【廢物成金3-2】三家SRF發電廠計畫受阻 桃園要求符合歐盟標準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