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金融重整將展開 ( 財金雜誌 文◎黃盈華.黃世聰)

展望2009年,在全球經濟景氣衰退下,金融業仍將面臨許多嚴峻的挑戰,不僅放款業務恐將衰退,企業呆帳風險也將升高。此外,房市、車市銷售下滑以及民眾緊縮消費,也將使銀行的房貸、車貸、消費性金融業務出現萎縮,同時還必須面對客戶違約的風險,加上國內外資本市場動盪不安,金融業的投資部位仍有虧損的風險,今年看來仍是個辛苦年。


MOU可望開創兩岸金融新局

國內金融業基本面看來依舊是危機四伏,不過隨著兩岸進入大三通時代,金融業多年來正式跨越台灣海峽的夢想也可望實現,今年中舉行的第3次江陳會兩岸可望正式簽署MOU,屆時銀行業將可正式登陸,對國內業者將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好機會。


大陸金融市場商機值得期待

過去由於兩岸未簽署MOU,國內銀行在中國大陸僅能成立辦事處,無法真正從事業務拓展。直到去年3月政府開放國銀間接參股大陸銀行,才有富邦金控透過香港富邦銀行入股大陸廈門銀行,而未來兩岸若能順利簽署MOU,大陸辦事處將可望升格為分行,其中包括華銀、一銀、彰銀、中信銀、合庫以及國泰世華銀,由於已符合辦事處設立滿2年,且總資產規模超過2百億美元的規定,可望優先受惠。

目前國內銀行總放款成長率僅有3%多,成長不易,相反的,中國大陸銀行近兩年放款成長率卻都超過15%,尤其,台商客戶更是國內銀行最大的資產與優勢所在,發展潛力相當可期。

另外,在保險業方面,目前國內業者的登陸腳步相對較快,國壽2005年便率先與東方航空合資成立上海國壽,而新壽、台壽保的大陸子公司也在去年成立。

由於台灣保險市場已趨於飽和,保險滲透度(保費收入佔GDP)比重高達14%,高居世界前3大,未來成長空間較有限,反觀對岸大陸的保險滲透度僅有2.7%,在全球排名第70,未來發展空間極大。不過,由於保險觀念因國情不同,策略發展需當地化,因此,壽險業在大陸發展不像銀行業登陸後,即可直接延伸既有客戶群,獲利效益估計需要長時間經營才能發酵。


開放陸資入股題材值得留意

不過,基於平等互惠的原則,兩岸簽署MOU之後,我方也可能開放大陸銀行在台設點,由於中國銀行規模大於本國銀行甚多,對國銀營運的後續衝擊有多大仍待觀察。但是開放陸資入股國內銀行的後續效應值得留意,尤其目前國內金融股的股價普遍都相當低,相對使入股門檻大幅降低,其中,體質優良、資產品質佳的大型金融業者,預料將是陸資入股的首選。

若以香港的經驗為例,中國大陸與香港在2003年6月簽署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積極加強雙方的金融合作,帶動金融股股價大幅上揚,金融股的平均股價淨值比由CEPA簽訂前的1.9倍上揚到2.2倍,直到2007年雙方簽訂CEPA「補充協議三」時,平均股價淨值比更上升到2.5倍,漲幅可觀。

因此,兩岸金融開放的趨勢,長期而言國內金融股行情應值得期待。但是金融業短期內面臨企業倒閉潮、海外投資虧損等拖累,金融股可能仍須經歷這波利空的洗禮,不過,包括第一金、合庫、華南金、中信金等績優金融股,目前的股價淨值比都不及1倍,投資價值已浮現,可逢低佈局,靜待MOU利多效應顯現。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財金雜誌》賺錢首選系列NO.9
或上http://www.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
★買《財金雜誌》加碼送DRAM產業投資秘笈
◎封面故事:掌握個股逆勢求勝的法寶
◎封面故事:歐巴馬概念股出列
◎封面故事:中國基金值不值得買?
◎封面故事:高股息殖利率股可攻可守
◎世界面面觀:紫南宮「發財金」創新高
◎焦點話題:大老闆告訴你 2009年景氣
◎老謝看世界:漲一倍的個股愈多 台股空間愈大
其他相關雜誌文章
迎接台股大錢潮( 財金雜誌)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