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自行車小工廠、大名氣、高技術 林正義:只做令人興奮的單車 ( 財訊月刊 文/陳良榕)
台灣製造業向來以殺價割喉戰令人生畏,卻缺乏徠卡、哈雷這類量不大,
卻以技術和工匠精神讓人肅然起敬的廠家,
桃園的太平洋自行車有機會成為第一家,林正義是怎麼做到的?
今天的台灣自行車產業的生態系已分工完整且精細,有被稱為「自行車界豐田」的最大廠牌捷安特,廉價車、零組件,甚至電動車、折疊車都有專業廠家,但基本上都還是以量取勝的傳統台商模式。而在桃園海邊卻有個專攻利基市場的百人小廠,以製造技術難度高、富挑戰性的產品著稱。在台灣自行車界輩分極高的太平洋自行車董事長林正義說:「我們只生產令人興奮的單車。」
走進廠區,你會看到裝進紙箱,即將空運到英國的是一台一萬歐元的「DiamondBack」競技用高階登山車,還有千奇百怪的特殊車種,包括專為腦性麻痺病患設計的三輪車、可以高速轉彎的電動三輪車,最特別的是聯合國訂製,專門給被地雷炸斷雙腳的衣索匹亞難民使用的手動三輪車,其鋼製坐墊可在誤觸地雷時保護上半身。
而太平洋最廣為人知的代表性產品,則是售價從三萬元起跳的「Birdy」系列,該產品被譽為世界最高性能折疊車,在世界各地由不同公司銷售,但都叫「Birdy」,台灣車友則稱為「鳥車」。該車外型優雅,但構造製程十分複雜,不少同業想要模仿卻以失敗收場,這事讓林正義頗為自豪。
華髮滿頭,掛著大大眼鏡的林正義,是擁有三十多年自行車設計經驗的「老先覺」。他到國外參展,還會雞婆的告訴外國車廠的設計師:你設計錯了,該如何修改……。儘管已身價不菲,這個倔強自負的老人家,到世界各國都會帶著自家的迷你折疊車「Carryme」實地測試,人到哪裡騎到哪裡,現在他對上海、紐約的路況都如數家珍,平時有事上台北,也常從廠區直接騎車去高鐵桃園站,據說里程數已累積超過一千公里。
做世界知名品牌的研發中心
太平洋自行車的模式,頗為類似自創品牌前的宏達電一樣,以硬底子技術讓同一款產品到處讓各國公司「貼牌」,算是走到最前端的ODM,「I'm sorry,不一樣,」林正義溫和而堅定的否決了。
他認為太平洋不能以傳統概念的OEM、ODM歸類,而是以廠內二十名工程師的技術和經驗協助客戶開發產品。「我是他們的研發中心,他們的工程師在這裡研究開發。」現在約有四十個世界知名品牌與太平洋合作,廠區宿舍更常有多國籍工程師居住。
譬如Birdy車型的起源,是林正義巧遇兩個年輕的德國設計師Riese和Muller,他們設計的無關節式折疊車概念上是一大創新,但要量產卻窒礙難行,林正義將兩人帶回桃園廠區,投資三千萬元研發,於是「Birdy」終於在一九九五年量產。兩人所創的Riese & Muller公司也成為Birdy在歐洲的獨家銷售商。<P>太平洋也在○五年正式自創品牌「Pacific」,銷售包括「Birdy」、以及自行開發的「Reach」和「Carryme」等產品系列。今年底,還將加上七萬元起跳的「iF」系列全尺寸折疊車,這個與英國設計師合作開發的全新設計,可以製造出不因折疊而犧牲性能的正常尺寸登山車,林正義視為畢生心血的最高成就。
現在的林正義像個十足的技術狂熱分子,事實上他毫無工程背景,甚至還是保守的師範體系出身,師專畢業當過幾年國小老師,再考進師範大學英文系。他在建中教過英文、在中研院當過助理、也在草創期的中華映管擔任翻譯。
七○年代台灣自行車業風起雲湧,巨大等無數廠家紛紛創立,林正義向父母、岳母借錢湊了二十萬元,和人合資創辦一家自行車廠,因為接下英國大廠來禮的訂單,在一九八○年該公司營收已達八億四千萬元,名列當時台灣一級大廠。
後來林正義與合資夥伴理念不合,憤而退股自行創辦太平洋自行車,幾年間又擴充到八億營業額。在一九九五年發展出Birdy後,林正義一轉念,讓太平洋的發展路線從此出現三六○度大轉彎。不再求大,但是「小而精、小而美」。○七年太平洋的營收僅四億三千萬元,但卻在世界車壇擁有不成比例的響亮名氣。「我花了足足二十年時間才找到要做什麼東西,」林正義說。
未來,是否有更多台灣廠商會循著太平洋模式,真正做出一番台灣精品,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