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專題:兩位成功台商的故事 ( 財金雜誌 【文/段詩潔】)
走進阿利與艾德西餐廳,真的會被好生意嚇一跳,座位幾乎滿滿滿,用餐時刻門口排隊的人龍更是沒斷過。
這個奇蹟正是台商創造的。1997年第一家「阿利與艾德」在重慶誕生,是因為太平洋百貨到了解放碑落腳,咖啡廳沒人做。劉皖平說:「我們進來的時候,一家咖啡店都沒有。只有重慶賓館裡面有賣咖啡,那還是三合一即溶咖啡。」當時所有專業評估都說這個城市不能做,劉皖平在台灣沒有做過餐飲,這麼勇敢,其實是因為不懂。
劉皖平:重慶的消費力比台灣還強
劉皖平還記得開幕第一天業績是300多塊人民幣,第一個月作了3萬多,但是速度很快,第二個月13萬多,半年後一個月營業額就做到60幾萬人民幣。能夠這麼順利,劉皖平說重慶本身就是大城市,早期有各國領事館,老一輩接觸西餐的不少。
劉皖平說:「現在的兩岸咖啡、上島咖啡(兩岸從上島切割出來)也都是學我們的模式。」「阿利與艾德」開了兩年以後,上島咖啡才在廣州開第一家。「阿利與艾德」進入重慶得早,遙遙領先。
重慶人的消費力真是沒話說,平均一個人消費70元人民幣。採訪時,旁邊20幾歲的年輕人說,一周跟朋友來消費一、兩次很普通。劉皖平認為重慶的消費力已經比台灣還要強。雖然營業額不便透露,不過他告訴我們「阿利與艾德」在星期五、六、日單店營業額平均有5萬元人民幣。
阿利與艾德將回台上市
原物料上漲,成本有沒有影響?劉皖平說:「影響有,利潤一定會降低。但是營業額高,不管原物料怎麼漲,我總覺得利潤跌不了多少。總利潤就差個2%到5%,我們也不會調高價格。」
「阿利與艾德」目前正由券商輔導,積極加快展店速度,預計最慢後年回台掛牌。坐在「阿利與艾德」餐廳裡,身邊是川流不息的人潮,不絕於耳的歡迎光臨、謝謝光臨,「阿利與艾德」打破了麻辣鍋的藩籬,征服了重慶人的胃。
簡國釧在重慶打造混凝土王國
重慶國浩新型建材董事長簡國釧1999年就來到重慶,他當時單純地想說重慶是個石頭城,隨便挖都是水泥。誰知道重慶去年水泥產量3000多萬噸,依然供不應求,簡單的描述,說明了重慶的水泥市場,作混凝土事業的簡國釧也愈做愈大,他說:「政府用量最大,都拿來鋪鐵路、建公路。」
為什麼選擇重慶?因為只是中小企業,資金不大,亞泥、國建、國產都到了上海、蘇州,簡國釧說:「怎麼跟他們競爭,我又有多少錢可以燒?」
簡國釧認為,中國講究政治,如果不重視東西部的平衡,對政權穩定有影響。「在大陸待了19年,我看大陸是淺碟經濟,滿滿都是水,但是這些水倒到杯子裡,只有一點點。所以多出來的錢會往西部送,西部的最東部就是重慶,會最早得到甘霖。如果去新疆,可能就要等很久。」這是當初簡國釧選擇重慶的原因,但要不要在重慶落腳,當然也很猶豫,「不知道會怎麼發展,說先知那都是騙人的啦!」簡國釧說。
人善則人聚 人聚則財聚
簡國釧的公司目前年產量150萬噸,在重慶市占率約5%。簡國釧形容重慶是一個紅海市場,共有60家混凝土商,前七大市占率就有60%。簡國釧是一個台灣人,卻當選過四屆重慶市混凝土協會副會長,協助制定不少行業標準。「重慶混凝土協會在全國是模範協會,關鍵在於溝通。」簡國釧堅持合作式競爭,也清楚的讓同行知道競爭的底線在哪裡,維持彼此尊重、相互扶持,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簡國釧說:「一旦淪於惡性競爭就完蛋了。」這也是混凝土這個行業在重慶能夠永續發展的關鍵。
到了大陸要了解他們怕什麼?
簡國釧說,因為現在跟外國人合作,才發現外國人學中文真的好慢、好難。台商成功的關鍵就在中文。話題一轉,「不過都會中文又怎麼樣?」簡國釧提醒有意到大陸發展的台商,大陸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實是陷阱。「畢竟大陸就是大陸。」
簡國釧第一年到重慶沒什麼事,有空就猛K重慶大學的教科書,看看大學生到底都學些什麼?「我發現他們的意識形態很重」。
經歷十幾年耕耘,如今簡國釧在重慶的舞台上也自擁一片天地。占地面積約1萬多坪,位於江北區的拉法基永固是重慶最大的混凝土攪拌廠,就是由簡國釧與來自法國世界最大水泥公司拉法基合資成立的。講起以前經歷的風雨,簡國釧的神情生動得好像只是發生在昨天。他讓我們看到,台商在中國的生命力,如此強勁。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財金雜誌》20期
或上http://www.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
◎封面故事:都更是壓垮無殼蝸牛的最後稻草
◎封面故事:查稅風暴籠罩預售屋
◎特別企劃:遠百、統一超、全家正當紅
◎日本危機:供應斷鏈 蘋果仍是贏家
◎兩會專題:打房、壓物價玩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