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機場 風華再現 (2013-04-15 財訊快報 文‧邱明媚)
為了拚回台灣的活力,「交通幫」的內閣將台灣空中交通列入最優先解決的項目,中央地方拚有感、航空牛肉30天3大盤,除了桃園航空城,老驥伏櫪的松山機場,也成為重點項目,整體方案仍在規劃階段,一向房價居高不下的民生社區,超過40年的老公寓每坪破百萬已不是新聞,中央地方的政策大車拚,誰的受益最多?究竟變身後的松山機場與現在有何不同?本文將帶您走訪您所不知道的松山機場。
1936年日本為台灣建設了首座機場「松山機場」,做為東北亞和東南亞的跳板。國民政府接收後,松機便扛負起軍用及民用機場兩大任務。直到桃園機場落成,成為國際線的國門,松機功能退居國內線,一直到高鐵加入營運,每況愈下的人貨運量,在寸土寸金又人口密集的台北,存續或廢除,總是爭議不斷。
隨著2007年起兩岸的包機到直航,松機才慢慢恢復生氣(見附表),全球企業私人座機的蓬勃發展,首都商務機場也搖身一變成了城市競爭力的新指標。
松山機場原本就是民航及軍用的兩用機場,同時也有航空貨運站,至今仍由交通部民航局負責營運管理,除了國內線,還有班次密集的大陸、日、韓航線。
跨國公司帶動私人飛機市場鴻夏戀最高潮時,鴻海發言人一句:「郭董無所不在!」正說明商務機場搭配私人座機已經成為與跨國企業合作或培植跨國企業家必要的投資項目。事實上,台灣企業中擁有私人飛機,已曝光的就有長榮張榮發、鴻海郭台銘、旺旺集團蔡衍明、中信辜家、潤泰集團尹衍樑、遠東集團徐旭東、頂新集團魏應州等。單單郭台銘已知的就有五架,飛機照片與資料在網路上都找得到。事實上不只是企業家、國際巨星、甚至樂團,全球大企業擁有私人飛機甚至企業商務機隊的更是普遍。
根據中國宇航諮詢公司Teal公司預測,今後十年,全球對私人飛機的需求量將達9000架,中國的崛起,也帶來中國私人飛機的需求,未來十年有望達到600~1200架。目前中國內地私人飛機約有120架。2011年大陸機場的商務機航班量已經達到1萬3400架次,上海機場為3500架次,占大陸的近三分之一,預計未來十年,每年大陸將繼續保持10~15%的成長幅度。在未來中國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私人座機最多的國家。
根據報導建議,身家在200億元台幣以上,每年飛行時間超過300個小時的人都該擁有私人飛機,同時間,私人飛機租賃業務也已經蓬勃發展,以公司名義購買或租賃私人飛機可以節稅,更激勵了私人飛機市場的快速成長,正如同汽車市場帶動停車位的需求,私人飛機的蓬勃發展,帶來停機坪一位難求的困擾,首先衝擊的便是位居首都的松山機場。
80年來,松山機場從國際、國內航線又回到接近半數的國際航線,命運有如日本東京的羽田機場,及上海的虹橋機場,大都會的城市發展中,這些肩負經濟成長關鍵競爭力的機場不但無法遷移,同時不約而同走上精緻、商務的路線,而這正是民航局此次改造計畫的重點。
從量到質 變身加值型機場在首都商務機場的定位下,民航局和國防部合計釋出的五公頃軍事用地將打造為關聯產業服務區(圖中AO),昔日只能服務空軍一號的松指部(圖中MA),將提供更多元的商務服務,為了博徵群議,台北市政府和民航局已於2012年底共同召開投資資訊徵求說明會,與會企業相當踴躍。
行政院通過之松山機場整體開發案區分為機場範圍內(蛋黃)及機場周邊地區(蛋白)兩部分,機場範圍內部分,將朝「首都商務機場」之發展目標進行開發,目前民權東路北側由民航局大樓至華航松訓區廊帶,未來民航局及航空公司辦公大樓相繼搬遷後,將引進會展(MICE)、購物、旅館及航空關聯產業等商務機能,服務東北亞四核心首都(台北、上海、東京、首爾)之CEO等商務人士之實際需求。關聯產業軸帶開發面積約五公頃,預計招商吸引200億~400億元之投資,初估可帶動約一萬個就業機會,目前松山機場前停車場未來配合航空關聯產業廊帶開發後,停車空間將全面地下化,該空間將進行國際競圖,邀請國際級建築師規劃為松山機場新門戶意象。(全文未完)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財訊快報》201302期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
◎蛻變的國門:一個松機 各自表述
◎第六都土地財:榮運好地沉甕底
◎軌道經濟:高鐵站區開發進入主升段
◎資產活化:設定地上權如何估價
◎投資趨勢:錢進人民幣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