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人回村養老 設施、服務不足成農村養老困境中央社台北12日電 (2024-06-12 12:25:08)

中國人口老齡化步入加速階段,許多到城鎮打工的老年人應難以負擔縣城養老院的花費,選擇回鄉養老,但農村養老服務尚未健全且服務品質不高、農村養老的老年人經濟來源未受保障,使得農村養老困境難以有效解決。

據法治日報12日報導,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進入加速階段,農村養老困境日益明顯,包括農村養老的經濟保障水平偏低,農村養老服務主體欠缺、服務品質不高,農村老年人健康支撐資源有限等問題。

今年58歲的安徽含山縣人金枝,目前在北京從事家政工作,沒有回村養老,除了是想再多工作幾年存養老金,另一方面也考量到村裡的醫療水準不高,又沒有敬老院,擔心回村養老反而不能得到更好照顧。

2021年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生活在農村的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2億人,占農村總人口的比重為23.8%。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日發布「農村綠皮書: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23~2024)」(以下簡稱「農村綠皮書」),研究顯示中國農村老年人的空巢化趨勢正在加劇,近半數的農村老年人沒有與中青年家庭成員共同居住,這群「空巢老人」只能靠自己或配偶照料生活起居。

「農村綠皮書」課題組研究發現,農村養老的經濟未受保障,除了農村老年人自身收入減少且來自子女的經濟支持有限等因素影響外,最主要是農村基本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保障水平不高,低於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

課題組分析,一方面是財政給予的基礎養老金水準太低;另一方面是農村居民參保意識不強、繳費檔次低。

同時,農村養老服務主體欠缺,服務質量不高,也是農村養老面臨的問題。

據「農村綠皮書」研究顯示,公共財政在農村養老服務的投入不足,部分農村地區的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尚未完善,包括養老機構數量與設施欠缺及養老機構服務品質不高、內容單一、養老服務人才短缺等問題,難以滿足多方面的養老服務需求。

河南農業大學政策法規辦公室副主任、教授張帥梁表示,政府要承擔政策制定和資源供給的主要角色,統籌使用一般預算資金、福利彩票公益金、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等,支持農村養老服務業發展,並利用福利院、養老院等資源,推行「一院兩區」改造,即在一所養老院、福利院內建設特困供養服務區和社會養老服務區,以提升基層養老機構自身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水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昊則認為,提高農村老年居民收入水平,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關鍵,建議以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作為目標,進一步提升基礎養老金水平。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