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潮流半導體之趨勢與商機 臺灣半導體產業今年預估年成長17.7%李佩璇 (2024-06-20 17:40:34)




工研院舉辦為期兩天「生成式AI驅動科技產業創新與機遇系列研討會」,20日上午登場的是「生成式AI潮流下半導體之趨勢與商機」場次,深度剖析生成式AI帶來的半導體產業機會,涵蓋IC設計、製造到封裝各階段,掌握晶片設計、製造與封裝的最新進展。


記者鄧君/新竹報導




工研院舉辦為期兩天「生成式AI驅動科技產業創新與機遇系列研討會」,20日上午登場的是「生成式AI潮流下半導體之趨勢與商機」場次,深度剖析生成式AI帶來的半導體產業機會,涵蓋IC設計、製造到封裝各階段,掌握晶片設計、製造與封裝的最新進展。






工研院舉行「生成式AI驅動科技產業創新與機遇系列研討會」,20日邀請專家深度剖析生成式AI帶來的半導體產業機會,涵蓋IC設計、製造到封裝各階段,掌握晶片設計、製造與封裝的最新進展,圖左起為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張筠苡產業分析師、劉美君產業分析師、范哲豪經理、芯鼎科技李長龍總監、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王宣智產業分析師。(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范哲豪經理指出,2024年臺灣半導體產業,預計因為通膨降溫及庫存回到合理水位,加上AI帶動相關應用產品對半導體的需求,預估2024年臺灣半導體產業將達新臺幣5兆1,134億元,年成長17.7%,優於2024年全球半導體成長的16.0%。隨著ChatGPT風行,2024年AI發展將從雲端走向終端,AI PC與AI手機將成為GAI普及的關鍵應用。此外,終端產品對高效能的需求也推動半導體封裝技術朝高密度互連發展,臺灣半導體產業應把握此機會,佈局相關技術與產品。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王宣智進行「AI時代新機遇:IC設計發展與商機」專題演講,他說,高效能AI晶片正是讓技術走向現實的最重要核心,AI晶片的發展藍圖和晶片架構,都是推動技術發展的重點,影響著記憶體規格、網路架構、儲存配置與能源管理等相關業者。然而,為了擴展GAI的影響力,並讓其更貼近使用者習慣,從雲端的算力走向終端的整合,讓使用者周邊裝置的鏡頭和麥克風成為GAI視覺和聽覺延仲,將是下一波重點,也是近期技術和應用的熱區,如AI PC和AI手機。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劉美君進行「AI時代新創新:IC製造產業戰略與技術革新」專題演講,她說,建構生成式AI系統所需的資料中心伺服器,目前也正面臨資料量急速攀升,頻寬亟需擴大,而功耗卻暴增的挑戰。為此,以光電整合為基礎的矽光子製造技術,也逐漸成為全球未來IC製造業者發展的重點。目前矽光子技術的發展,以美國的通訊設備以及IC製造業者速度最快,競爭力不容小覷,而台灣晶圓代工業者則正在急起直追,隨著矽光子技術的逐漸受到重視,台灣IC製造業者一直以來擅長於邏輯IC當中的電訊號處理,對於光學結構的設計與製作的發展時程與經驗,仍有持續進步的空間。相較國外大廠已協同通訊業者投入長期商業化量產開發,台系業者如何藉由與重要客戶的合作,整合光電訊號研發,以切入全球供應鏈,才能有機會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張筠苡在「AI時代新藍海:先進封裝技術與商機」專題演講中指出,領導晶圓廠、封測代工廠皆積極擴展2.5D/3D IC高階封裝技術,朝大尺寸、高效整合發展,以加速新世代 AI 產品技術革新。共同封裝光學(CPO)將光子元件與電子元件整合在同一封裝內,可有效解決訊號損失問題,成為下世代封裝技術的關注焦點。綜觀未來,先進封裝技術持續邁向高密度互連,將滿足AI時代資料中心在運算、傳輸和儲存方面的高需求,為未來的科技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這篇文章 生成式AI潮流半導體之趨勢與商機 臺灣半導體產業今年預估年成長17.7% 最早出現於 TechNice科技島-掌握科技與行銷最新動態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