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文專欄】台灣與日韓半導體業的差異為何? 台積電員工圍著看機台 但日韓主管聽完報告就走人Knowing新聞 (2024-06-27 10:30:00)



上周五,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到東京大學演講,這場施振榮東京Forum 2024年的活動,主題是「世界半導體產業與創業」,發表演講者還包括日本半導體3D封裝專家黑田忠廣教授,以及曾被稱為日本比爾蓋茲的西和彥先生,另外我沒有安排演講,只參與會後的座談會。


在座談會中,曾任日本電視台記者的主持人森本智子詢問我三個問題,由於時間緊湊,我也儘量簡短回答。主持人顯然有看過我的日文書《tsmc,推動世界的祕密》,所以問題也都是從書中內容進一步詢問。





(這場「世界半導體產業與創業」的演說,與會者從左二至右包括日本半導體封裝專家黑田忠廣教授,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曾被稱為日本比爾蓋茲的西和彥先生,以及本文作者林宏文。左一為主持人森本智子。照片/宏碁提供)


她的第一個問題是,您採訪高科技行業超過三十年,日本、韓國對台灣半導體業的高度競爭力感到困惑,關鍵原因為何?您認為台灣企業擁有高度競爭力的源泉是什麼?


我的回答是,日韓與台灣半導體業最大的差異來自人。日韓的半導體及高科技產業,幾乎都是由大集團投入發展,這些大集團過去都有發展很久的傳統產業,但台灣則幾乎都是從中小企業起家,完全是新創,台灣只有少數由大集團發展的高科技公司,例如台塑,奇美等,但後來最成功的企業,還是從零到有的中小型企業。


這種投資主體的差異,也決定了公司發展的方向及命運。因為中小企業擁有創業家精神,團隊願意為自己的事業加班,睡在辦公室也沒關係,但日韓大企業的投資,派去經營的都是專業經理人,專業經理人是幫別人操盤,不是做自己的事業,公司做得很好,也沒有巨大的回報及成就感。雖然有些專業經理人能力很強,也願意為企業負責,但在關鍵決策時,專業經理人的心態與角色就會跳出來。


我舉了一個例子,四月新書在日本出版時,我多次赴日本接受專訪,與很多日本朋友見面,其中有一位是做日本半導體自動化的供應商老板,他是專業半導體youtuber,在東洋經濟有一個叫座專欄,他跟我訪談時說了一個故事。


這位老板說,他與世界各國半導體公司都有業務往來,其中台積電是他最常去的公司,他說到台積電工廠展示自己的機台時,很多員工都會圍過來看,很想了解他的機台可以做什麼,可以改善那些流程,甚至到了最後,主管還要叫大家趕快走啦,不要再看了。但他去英特爾、三星或其他日本公司,就沒有這種感覺,員工看起來不是太關心,報告完就走人了。


當時,這位日本朋友還跟我說了好幾件事,都是他在台積電的親身觀察。我就跟他說,你這些親身經歷真的超棒,搞不好我還可以再寫第二本書。這位老板真的和台灣做很多生意,對台灣科學園區的公司都很熟悉,他跟我訪談後,就拖著行李準備飛到台灣。


我也跟這位老闆說,他感受到台積電員工很好奇,很想了解他的設備,這就是創業家精神的一種體現。當員工都覺得我在這個企業中,是其中的一份子,就會希望公司更好,流程能不能再改善一點,這種歸屬感是企業文化與精神的一環,員工做好了有成就感,也有很多分紅,因為大部分台積電主管及員工都是股東。


我回答日韓與台灣另一個主要差異是商業模式。大家都很清楚,過去四十年全球半導體的發展,是從垂直整合到垂直分工,台灣有抓住這個機會,但日韓大集團顯然不是。日本許多IDM沒有跟著轉型,因此後來逐漸沒落,至於韓國雖然還持續成長多年,但如今也見到疲態。


觀察目前檯面上的台灣半導體龍頭廠,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或是通路的文曄及大聯大,全部都是近四十年內的企業,都是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的產物,也都是從無到有的創業家創辦的企業。


至於如今全世界碩果僅存的幾家IDM,其中最大的兩家公司,就是與台積電競爭最激烈的英特爾及三星。英特爾是逐漸沒落的貴族,至於三星也開始面臨挑戰。


我與日本朋友接觸時,也感受到日本大企業集團都有一種迷思,就是很堅持要做垂直整合的商業模式。大集團凡事都自己做,所有零件供應鏈都要求自己來,內部若做不好,就一直要求做到好,可能是集團很大,覺得自己就有能力做,生意何必交給別人,或是如此才能掌握主導權,不被別人左右等。很多實務上或心理上的因素,讓日本企業無法走向垂直分工的道路。


但是,台灣的中小企業沒有資源,只能從很小的生意做起,大部分都從一個零組件做起,再慢慢擴大規模,因此很習慣和別人配合,或變成大廠供應鏈的一環,結果就形成了台灣精密的垂直分工體系。


台灣厲害的企業,一樣可以擴大產品線規模,但通常都是往水平整合方向走,不管有機成長或向外併購,但都是水平發展,幾乎沒有人走向垂直整合的路。因此,前面說的那些台灣龍頭企業,沒有一家朝日韓垂直整合的方向走,台灣產業也發展成一個完整的垂直分工生態鏈。





(筆者林宏文與黑田教授合照。照片/林宏文提供)


另外,主持人本來有延伸一個題目,但後來時間不夠沒有問,我想也利用這個機會回答。她詢問,「在需要企業家精神的IC設計行業中,日韓並未能像台灣企業那樣取得同樣成就,多多少少與產業型態與特性有關,請問具體是什麼原因呢?」


我想我的回答會是如下。IC設計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日韓幾乎沒有在IC設計業有什麼突出表現,但台灣在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中占了三家,IC設計業是最明顯由創業家創辦的產業,台灣的創業家精神決定了這個競賽的結果。


以目前全球前五大IC設計業來看,前三名輝達、高通、博通都是由創業家創辦,輝達創辦人是台裔的黃仁勳,另外高通及博通都是學校教授與學生創業,前者是厄文·馬克·雅各教授與安德魯·維特比,後者是亨利.山繆利教授與學生亨利.尼可拉斯創辦。


至於第四及第五名的超微、聯發科,都是從IDM切出來的企業,日韓沒有從IDM走向Fabless,當然也不容易產生傑出的IC設計公司。超微早期是IDM,後來切出格芯後變成IC設計公司,聯發科早年是聯電的產品部門,獨立出來也成為全球手機晶片龍頭,蔡明介董事長可以說也是傑出的創業家。


另外台灣擠入全球前十強的聯詠及瑞昱,前者是從聯電獨立出來,後者由葉佳紋等葉家三兄弟創辦。


主持人詢問的第二個問題是,台灣半導體從Made in Taiwan到Made by Taiwan,這個部分她也很感興趣,請我稍微解釋一下。


我的回答是,台灣半導體從過去在台灣島內生產(Made in Taiwan),如今要往國際布局,要到海外投資,到美日歐等全世界去布局,就不可能只是Made in Taiwan,未來的Made by Taiwan,是全世界都有台灣企業管理或經營的半導體公司,不管是晶圓代工、IC設計、封測到通路,都是如此。


事實上,台灣這種從Made in Taiwan到Made by Taiwan的模式,其實是台灣這種小國家的發展模式,與其他大國家是有明顯差異的。


例如,最近三度連任印度總理的莫迪,過去喊出來吸引外國投資的口號,是要從Make in India到Make for India。印度是人口14億的超級大國,因此不只要吸引國內外資金在印度投資製造,生產外銷到海外的產品,更重要的是,要為印度當地市場生產製造所需要的產品,這個想法與台灣都是外銷出口的作法當然很不一樣。


至於日韓的情況呢?日本有1.25億人口,南韓有5160萬人口,都比台灣多,但相對來看,南韓人口在全世界不算大,因此發展模式比較接近台灣的外銷為重,但日本已經算是大國家了,內需市場也夠大,這也讓日本經常陷入以國內市場發展為主的想法,或形成內部保護機制,但日本市場又沒有大到很大,因此也造成日本科技業無法發展到全球市場。





(這場「世界半導體產業與創業」的演說,與會者從左二至右包括日本半導體封裝專家黑田忠廣教授,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曾被稱為日本比爾蓋茲的西和彥先生,以及本文作者林宏文。左一為主持人森本智子。照片/宏碁提供)


主持人詢問的第三個問題是,希望我給予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與政策的建議。


我的建議是,日本補貼台積電的投資案是很對的政策,台積電是最有機會協助日本半導體復興的公司,至於日本也主導發展二奈米製程技術的Rapidus,但這家公司的發展我就覺得比較有挑戰,我接觸的很多日本朋友也都不太看好。


Rapidus比較像是日本政府和民間企業買保險的概念,甚至有日本學者說,切入二奈米有「精神勝利」的味道,對其前景也是充滿疑慮。


不過,我最誠懇的建議,則是請他們參考台灣的經驗,就是要聚焦在自己最強的部分,日本在設備、材料、化學品領域很強,真的可以「卡別人脖子」,2019年日本對南韓的材料禁運,一度差點掐死三星,日本半導體應該要強化聚焦自己有優勢之處,並針對這些最強企業做更多補貼。


我也強調,大家今日看台積電很成功,但其實台灣過去也有很多失敗經驗,以前台灣有四大慘業LED、太陽能、DRAM、面板,最早台積電也投資世界先進做過DRAM,最後也是撤退。台灣懂得減法、聚焦自己的優勢,才是如今獲勝的關鍵,日本政府及企業可以參考。


最後,也談一下與黑田教授的互動。他是一位親和力很強的長者,一點架子都沒有,他是日本半導體界如此有影響力的人物,在日本東芝服務二十年,在半導體封裝領域累積很多專利與技術,還曾擔任東京大學教授,目前則是促成台積電與東京大學產學合作的重要人物,扮演台積電熊本廠人才培育及與日本產業合作發展很重要的角色。


與黑田教授見面時,他就很高興地展示我的書,他說非常喜歡這本書,寫了很多他不知道的祕密,還把這本書推薦給他很多朋友。他還很開心地展示,他把書中每一個提到的人名,都去網路上找出他們的照片,並且把這些人的照片全部印出來,一邊讀一邊認識這些人,他說以後有機會都想和這些傑出的台灣朋友見面。





(黑田教授開心展示《tsmc,推動世界的祕密》一書,還印出書中所有人的照片。照片/林宏文提供)


看到黑田教授這個動作,我也很高興趕快幫他拍張照片,我遇到很多讀我書的朋友,但第一次看到有人這麼做。從他身上,也看到日本人深入研究的精神,我相信,這也是台灣應該要很謙虛學習面對的部分,期待互補互利的日台聯盟,未來可以建立更多互信,雙方的合作也可以很成功。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