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類股VS.降息!過往抱股1年漲近3成 歷史統計一表看 (2024-06-24 07:18:00)

生技產業仰賴大量資金來創新研發,因此對利率敏感度高,當利率上升,將使籌資成本增加,相對地,利率走低有助舒緩資金成本壓力。也因此,市場對於美國聯準會9月降息預期提高,也讓法人圈認為生物科技產業可望成受惠族群。



保德信統計1998年以來每逢聯準會首次降息前後的生物科技類股表現,通常前3個月已可看出平均逾4%漲幅,而正式進入降息循環後,不論後3個月、後6個月、後12個月,生物科技類股都能繳出亮眼表現,且漲勢隨時間拉長而增高,若能在降息後持有1年,漲幅甚至可以高達近3成。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根據Morgan Stanley統計,觀察近35年來生物科技類股和利率大致呈現相反走勢,當利率自高點下降時,生物科技類股每季長期平均股價表現,優於整體指數約4%至5%;再者,目前生物科技產業創新研發持續,然股價仍處於相對低點,一旦利率下降趨勢預期上升,生技類股出現優於大盤表現的機率也將隨之提高。



江宜虔指出,利率走低,有助舒緩生技公司的資金成本壓力,反映在今年來生物科技公司IPO家數與金額已出現明顯回升,顯示投資人對生物科技產業前景再度看好。



江宜虔進一步說明,美國生物科技公司現金水位也看到明顯改善,超過8成企業手握的現金水位,至少足以支應2年以上的營運,其中甚至有近4成企業的資金水位足夠3年的營運需求;若看生物科技上市公司透過私募管道募得的資金,整體累計金額也在持續增加中,今年的私募金額已接近2023年全年水準,反映出生物科技類股的籌資環境明顯改善。



整體而言,江宜虔認為,隨著利率有望下滑、上供應鏈瓶頸逐步緩解、AI技術有利縮短新藥研發時間等,醫療產業成本上升趨勢有望放緩,此外,醫療產業向來具備較強的議價能力,可將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當未來醫療產業售價上調後,產業整體獲利率也將由谷底回升,建議投資人可均衡配置醫療產業四大次產業,而在生物科技領域,宜聚焦最具研發創新能力的中小型生技,並以研發基因療法、基因編輯、透過紅血球進行藥物輸送等最新技術之公司為主。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