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買AIM-120C-8飛彈 我空軍也買200枚nownews (2024-06-13 08:00:00)


空軍F-16戰機掛載AIM-120C飛彈,該行飛彈為空軍最強中程空對空飛彈。(資料照/記者呂炯昌攝 )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日前先後宣布飛彈軍售公告,將分售丹麥、挪威共計近400枚AIM-120C-8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以強化兩國空軍F-35A戰機的空戰能力。2023年3月美國也宣布售台200枚AIM-120C-8,最大射程160公里,超越空軍現役空對空飛彈,能大幅提升F-16V戰機的空戰能力。

根據DSCA公告,丹麥、挪威AIM-120C-8飛彈的軍售案,現皆已進入「知會國會」程序,其中,丹麥購入84枚附帶3套導引套件、挪威則將購入300枚同型飛彈及20套導引套件,各值2億1550萬、19.4億美元(約620億美元),附帶飛彈後勤、維保零附件和技術支援,軍售總額合計達21億5550萬美元(約新台幣689億元)。DSCA指出,軍售案將進一步強化丹麥與挪威空軍F-35A戰機機隊,與美國、北約(NATO)聯合部隊的作業互通性。

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可射後不理

最大射程36公里的AIM-7麻雀飛彈,為西方國家在1950年代至1990年代期間最主要的視距外空戰武器,麻雀飛彈採用半主動雷達導引,發射飛彈的飛機必需持續用射控雷達去照射目標,增添了在空戰中遭遇敵機攻擊的機率,加上可靠性不佳,越戰期間命中率僅9%,讓許多美軍飛行員在空戰中寧願用射程更短,但較可靠的AIM-9響尾蛇短程空對空飛彈。

由於美國空軍需要一款體積較小、射後不理的中程空對空飛彈,取代風評不佳的麻雀飛彈,掛載在F-16戰機與F-22匿蹤戰機的內置彈艙內;海軍也須要一款射後不理的中程飛彈,能夠掛載在F/A-18大黃蜂戰機上使用,休斯飛機公司(後來被雷神公司併購)在1981年贏得合約,開始研發新一代中程空對空飛彈,1984年12月F-16戰機首度進行AIM-120飛彈試射,1987年12月首度在戰機超音速飛行下試射成功,1988年首批量產型開始交付部隊。

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AIM- 120 Advanced Medium-Range Air-to-Air Missile,縮寫為AMRAAM)採用主動雷達導引,具有射後不理、全天候、超視距作戰(BVR)的能力,具備比以往飛彈更小、更輕的特性,也使得 AIM-120飛彈能夠掛載於戰機的翼尖武器掛架上。

1992年12月27日,一架在伊拉克南方執行禁航區任務的美軍F-16C戰機,以AIM-120飛彈擊落一架伊拉克空軍MiG-25戰機,首開AIM-120飛彈擊落敵機的紀錄。

AIM-120共有A、B、C、D型種型號,AIM-120C的翼面較小,使得能夠放入F-22的彈艙內,F-22機腹彈艙可攜帶6枚此型飛彈。隨著解放軍空軍獲得獲得俄羅斯出售的R-77(北約代號AA-12)空對空飛彈時,美國也於2000年宣布售台200枚AIM-120C-5型飛彈與292個發射架,之後國軍再增購AIM-120C-7型飛彈。

AIM-120C-8性能超越國產同級飛彈

2023年3月,美國國務院批准總金額6.19億美元(約新台幣189億餘元)軍售案,內含200枚AIM-120C-8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及100枚AGM-88B反輻射飛彈。

AIM-120C-8飛彈又稱為AIM-120D飛彈,則一口氣將射程從100公里提升至160公里,不僅增大射程,也強化電子反制能力,其類似AIM-9X響尾蛇空對空飛彈的離軸攻擊角度更大,讓敵機進入射程後不可逃脫的範圍更大。AIM-120C-8飛彈若正式交付並服役,射程將可超車空軍所有中程空對空飛彈。國軍戰機現役中程空對空飛彈,包括IDF經國號戰機掛載的天劍二型飛彈、幻象2000戰機的雲母中程飛彈。



美軍F-16C戰機發射AIM-120飛彈。(圖/美國空軍)


相關新聞


今日軍武/「捍衛戰士2」反派戰機Su-57 俄烏戰爭首傳遭摧毀


今日軍武/老戰車吃大補丸!M60A3戰車升級換新引擎、射控系統


今日軍武/國機國造讚!經國號首飛35週年 漢翔:沒IDF就沒F-16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