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罕見皮膚病 日本科學家:關鍵就在自體基因star4038 (2024-06-14 17:08:41)




表皮鬆解性魚鱗癬(Epidermolytic ichthyosis, EI)和魚鱗癬(Ichthyosis confetti)是非常罕見的遺傳性疾病,是因為皮膚中兩個產生角蛋白(keratin)的基因之一產生突變引起的,會產生脆弱的皮膚,上面還有水泡和厚厚的鱗狀斑塊。不只病人會覺得肌膚乾燥發癢,嚴重者還會抓出開放性傷口,皮膚脫落速度不是比生長速度快就是慢,加上外表看起來不美觀,也對患者造成莫大心理壓力。


編譯/Elisa




表皮鬆解性魚鱗癬(Epidermolytic ichthyosis, EI)和魚鱗癬(Ichthyosis confetti)是非常罕見的遺傳性疾病,是因為皮膚中兩個產生角蛋白(keratin)的基因之一產生突變引起的,會產生脆弱的皮膚,上面還有水泡和厚厚的鱗狀斑塊。不只病人會覺得肌膚乾燥發癢,嚴重者還會抓出開放性傷口,皮膚脫落速度不是比生長速度快就是慢,加上外表看起來不美觀,也對患者造成莫大心理壓力。






日本名古屋大學現在推出一種新療法,就像治療傷燙傷一樣,透過將基因健康的皮膚移植到受傷區域來治療罕見皮膚病。(圖/截取自名古屋大學官網)



將正常基因皮膚移植到突變部位上治療




現在日本名古屋大學現在推出一種新療法,就像治療傷燙傷一樣,透過將基因健康的皮膚移植到受傷區域來治療罕見皮膚病。研究人員嘗試用具有逆轉性的表皮角質細胞(revertant epidermal keratinocytes),也就是缺乏角蛋白突變的細胞,培養表皮組織的自體移植物(cultured epidermal autograft, CEA),形成健康皮膚,再移植到受影響的病灶部位,進而阻止罕見皮膚病產生。




更多新聞:Google攜手史丹佛大學 皮膚病狀圖片資料集SCIN補足臨床不足




新療法有效抑制魚鱗癬復發




治療團隊找來三位患者做測試,結果顯示,移植後一個月,其中兩位患者整體受治療的區域都沒有再復發魚鱗癬,第三位則是超過1/3部位沒有再復發,直到快24週後,三人才又有一定程度的症狀複發。科學家樂觀認為,這項療法具有一定潛力,能為未來根治魚鱗癬和罕見基因突變皮膚病,提供更多研究方向。




資料來源:Interesting Engineering



這篇文章 治療罕見皮膚病 日本科學家:關鍵就在自體基因 最早出現於 TechNice科技島-掌握科技與行銷最新動態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