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民調 56%民眾支持立即停止大罷免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25-02-21 12:56:00)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圖/國民黨提供)

國民黨「打惡罷戰隊」今(21)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民調指出,有將近6成的民眾預期民進黨的大罷免不會通過,且有高達56%的民眾支持立即停止大罷免;也有過半數民眾認為,總統賴清德應該對大罷免負起最大的責任。國民黨強調,民進黨聲稱大罷免是民意所趨,但迄今僅有5%的民眾知道罷免並真正參與,顯示民進黨推動罷免毫無民意支持,也呼籲賴總統出來面對真正的民意。

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表示,民進黨口口聲聲說大罷免是民意所趨,但民調卻顯示罷免的參與度極低,僅有5%受訪者「知道且參與連署」,知道但沒有參加連署的高達30%,不知道罷免連署的高達65%,代表絕大多數民眾根本不知道、不參與罷免。其中「知道但沒參加連署」的以20至29歲的年輕人比例最高,顯示大罷免到底並非民意的選擇,而是民進黨為了政治鬥爭而啟動。

楊智伃指出,多位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昨天聲稱台北市府查水表,還要成立反查水表專線,但真相是台北市府面對檢舉陳情,都必須依法依規辦理,接受檢舉後更不能違反個資法查檢舉人是誰,請民進黨不要為了惡罷而抹黑基層公務員,把臺北市的公平法紀還給市民。

民調顯示,若所在立委選區的罷免成案,有40%的民眾認為應該不會罷免成功,18%的民眾認為一定不會罷免成功。新北市議員江怡臻說,合計共有高達58%、將近6成的民眾預期民進黨的大罷免不會通過。江怡臻質疑,既然多數民眾認為不會通過,執政的民進黨為什麼還要浪費國家資源掀起大罷免?

江怡臻並指出,反對罷免已經是全民的共識,為何還要燒12億人民納稅錢來搞罷免?這12億可能要從行政院第二預備金來出,這是要救災急難的支出,難道要把人民的救命錢變成民進黨政治鬥爭的提款機?乾脆來民主AA制,民進黨既然要推動惡意大罷免,就應該賴清德、柯建銘自己出錢。

台北市議員柳采葳以民調資訊表示,高達56%的民眾支持立即停止大罷免,且無論是臺灣的北中南東各地區,都有過半民眾支持立即停止大罷免,顯示民意希望政府趕快拼AI,趕快提出因應川普的關稅政策,停止挑起惡意罷免。

柳采葳說,民進黨搞惡罷,還由爭議人物曹興誠擔任罷免領銜人,曹興誠在參加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時,大家在談國際事務,曹興誠竟然台上發言大談大罷免。賴清德還坐在下面,代表賴清德同意惡意的大罷免,也讓世界看到臺灣的執政黨惡意操作民主;另外,柯建銘也選在工總談國際趨勢的場合大談罷免,執政黨不談福國利民的政策,只會為了大罷免政治惡鬥添柴火,希望不只是這56%的民意,大家都立即站出來呼籲民進黨停止大罷免惡鬥。

對於民進黨對國民黨進行罷免,不支持民進黨對國民黨全台大罷免的民眾高達51%,支持的僅有27%。台北市議員鍾沛君表示,民進黨躲在公民團體身後,拿公民團體來當遮羞布,敬告這些公民團體不要再自甘墮落幫民進黨擦脂抹粉,民眾眼睛其實看得很清楚。

對於大罷免是誰的責任?受訪者中過半數、53%的民眾認為賴清德總統就是始作俑者,要負最多的責任,有30%的民眾認為柯建銘要負責,第三個被民眾點名應該要負責的是行政院長卓榮泰,有17%的民眾認為卓揆應負責。

鍾沛君說明,柯建銘出來喊黨內總動員、卓榮泰出來喊倒閣全面改選,但民調顯示多數的民眾都清楚,真正的責任就在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總統身上,請賴清德不要再躲在後面,應該出來面對真正的民意。她並補充,這份民調受訪者中,支持民進黨的民眾多於國民黨,顯示民調數字客觀,請民進黨不要扯機構效應,應該誠實面對民意。

國民黨表示,這次民調委託十方民調公司執行,有效樣本數1070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調查時間為2月15日至19日。

更多新聞推薦

國民黨民調 56%民眾支持立即停止大罷免
成交量排行 / 成交價排行 / 漲幅排行 / (看全部)
股票 成交價 漲跌 漲幅 成交張
世芯-KY 2950.00 +100.00 +3.51% 2,698
大立光 2395.00 -75.00 -3.04% 445
祥 碩 1930.00 -110.00 -5.39% 510
川 湖 1825.00 -75.00 -3.95% 1,142
緯 穎 1755.00 -90.00 -4.88% 2,285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83424.97 -927.10 -1.10%
以太幣ETH 1842.85 -52.70 -2.78%
瑞波幣XRP 2.20 0.00 -0.19%
比特幣現金BCH 305.56 -1.90 -0.62%
萊特幣LTC 86.70 -0.70 -0.80%
卡達幣ADA 0.683825 -0.02 -3.08%
波場幣TRX 0.231480 0.00 -0.36%
恆星幣XLM 0.272013 0.00 -0.87%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