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錢潮直撲台灣而來 ( 財金雜誌 文◎黃啟乙)

在1980年代中期,台灣錢淹腳目正是第一次迎接大錢潮的年代!20年過去了,我們又再度看到,更多的錢,正直撲台灣而來!我們準備好了嗎?

大約13年前,亞洲國家正面臨一場金融大風暴,以索羅斯為主的「國際大鱷」看準了亞洲國家的幣值被高估,再加上它們的央行沒有太強的抵抗能力,於是大軍壓境,空襲亞洲,放空亞洲貨幣、股市,由泰國開始,一路延燒到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再到南韓、日本、台灣、菲律賓,幾乎無一倖免,股、匯市全面重挫!

最後這群大鱷集中火力進逼剛剛回歸中國的香港,放空港幣以及港股,企圖在香港作最後的決戰!但那個時候,香港有中國的支持,再加上動用香港的外匯存底及龐大政經資源,全面與國際大鱷開戰,最後才逼退了大鱷群,亞洲金融風暴才告一段落,惟亞洲國家已付出極大的代價!其中,掌控印尼數十年的蘇哈托政權,因此而垮台;南韓大型企業進行大重組;台灣房市,以及內需更為沈寂;香港股市、樓市,也進入長期的調整。


現在的亞洲已大不同

經過這十多年來的重新奮起,亞洲國家已非當年的吳下阿蒙,經濟的實力也與日俱增。馬來西亞企圖營造新的伊斯蘭金融中心;印尼也因為天然資源之故,躋身為原物料供應國而身價大增。

現在輪到台灣了!當遺贈稅調降至10%、營業稅也降至17%之後,配合兩岸簽訂ECFA之後,兩岸人流、物流、金流,進行空前大交流之後,過去停泊在海外的台資已大量回流,外資、中資也可望持續湧向台灣。台灣本身的體質也與過去大不相同。

整個亞洲與13年前已大不相同,已成為全球重要的焦點。

面對歐美不斷以量化的貨幣寬鬆政策,進一步刺激經濟的大方針之下,錢潮連續性的堆積,勢必會尋找一個出口,而亞洲將是重要的選擇標的。


國際資金尋找新標的

按此估算,全年外匯市場的交易總值可能會達到1000兆美元,相對全球一整年的貨幣量約30兆美元來看,即意味著絕大部分的外匯交易,係在「炒匯」!而非貿易所需。當一個地區有題材,足以發展成長期的趨勢時,金流就會不斷湧進。

全球的炒家亦明瞭一件事情,美國總統歐巴馬為力推5年內美國的出口要倍增,必力抗美元升值;而歐元區國家也為了救經濟,開始放棄強歐元的策略,這都是鼓勵資金往新興國家走。

回過來再看台灣,現在的台灣已大大不同,資金逐漸回流之下,外匯存底已連續幾個月以來連創新高,已超過3700億美元,很快得就會突破4000億美元,未來2~3年之內,有機會挑戰5000億美元。


20年來台灣再次面對大錢潮

當然面對資金不斷湧向亞洲,令央行總裁彭淮南倍感壓力,甚至還一度直言,呼籲亞洲各國央行,聯合抵抗「熱錢」的流入。

一如先前提到,現在國際資金在外匯市場的資金十分龐大,單單一個交易日就有4兆美元。如果真的要流向台灣,甚至亞洲,如何能抵擋?

更何況台資的回流,這一股錢潮,很類似1985~1990年台灣那一股大浪潮,推升著股市、房市大漲。

大約在1985年前後,財訊的發行人邱永漢看到大錢潮正湧向台灣之際,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不管景氣好不好,房市、股市都要大漲,結果是,房地產漲了10倍、股市由1985年的636點,一路漲到1990年的12682點,那時候台灣的外匯存底,也由1985年初的150億美元,爆增至1989年時,已超過700多億美元。現在台灣似乎又看到大錢潮正直撲台灣而來,不是再看房市未來會漲到那裡?也不是看股市會不會再創新高?而是看我們到底準備好了嗎?而且是要如何去迎接大錢潮的來臨。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財金雜誌》18期
或上http://www.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
◎封面故事:通路+品牌就是王道
◎焦點話題:兩岸金流打通任督二脈
◎名家觀點:ipad來了,你要買幾台?
◎特別企劃:台股TDR吸金熱呼呼
◎老謝面對面:兩岸咖啡賺到大陸面子財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