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新趨勢 (2015-01-23 財訊快報 【文/鄭志全】)

行動支付是一種無卡支付的概念,讓手機與錢包整合,以手機當作付費工具,甚至出門不用帶錢包。行動支付的應用起源於Google電子錢包,是Google Play商店的服務之一,一般使用在購買手機應用程式,並以信用卡、金融卡為付款工具。

在Google電子錢包之後,出現的行動支付方案新選項,則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訊)與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目前兩種方案皆適用於小額行動支付,但要讓消費者出門不用帶錢包,顯然還談不上。

小額行動支付雙軌並行

一般談到行動支付,NFC是會立刻想起的名詞,NFC的應用猶如在國內使用捷運悠遊卡一樣便利。在國外,以搭載NFC功能的智慧型手機結合電子錢包服務,已經行之有年。NFC技術除了可以進行即時交易與完成扣款,也提供消費者與商家訊息交流的機會。

NFC與QR CODE行動支付方案,皆符合電子錢包的使用概念,讓手機可以取代信用卡、票卡、會員卡、儲值卡、通行憑證、優惠活動的憑證等等。然而,在實際應用上,消費者真正採用NFC支付的比例不算高;據統計,在美國曾經使用行動支付服務的手機用戶中,使用QR CODE的比例略高於NFC,目前支援NFC行動支付服務的美國零售業者,占比還不到10%,而智慧型手機搭載NFC功能的滲透率仍待提升。

NFC技術的特點在於短距離連結效率高,QR Code則有低成本、低進入門檻的優勢,在一般商業層面應用更廣泛,消費者已經習慣以手機讀取正方形框框的QR Code來獲取產品訊息,或進行小額付費。在中國,除了NFC之外,以二維條碼或QR Code搭配第三方支付,也是熱門的小額行動支付方案。例如,阿里巴巴即運用旗下的支付寶服務,讓用戶可以在各零售據點以二維條碼或QR Code消費。

上述兩種方案在小額消費領域都具有便利性,但NFC交易的安全性及背後運作機制往往為人詬病。NFC行動付款大致是先將個人信用卡進行數位化存到手機,或存在SD卡、SIM卡,再施以密碼保護;付款時以手機貼近POS讀取器,將個人信用資料傳送至商家的POS機,便完成交易。

NFC付款的交易方式看似簡單,背後的運作機制牽涉手機平台、電信商、軟體、金融業者、商家,複雜而廣泛。消費者將卡片資訊存在手機裡,應該由誰負起管理保密責任?儘管各方皆宣稱個人信用資料將以加密功能受到嚴密管控,但顯然無法完全去除使用者的疑慮。

Apple Pay建立新安全模式

行動支付一直是近幾年產業界的熱門話題,潛藏龐大的商機,吸引眾家網路業者、購物平台、電信商、軟體商、零售商、金融業不斷推出電子錢包、手機信用卡服務。直到2014年9月,蘋果正式發表Apple Pay服務,引起各界廣泛討論,市場對於行動支付的未來已經開始改觀。(全文未完)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財訊快報理財年鑑》201501期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edm/20150123_05NAP/index.html訂閱;內有當期更多精彩的文章
◎封面故事:跨界投資領頭羊
◎老謝開講:尋找大成長股的戰略
◎焦點產業:網通、光通訊成長態勢確立
◎國際瞭望:全球央行感受到蝴蝶效應
◎資產配置:加碼股票及利差型債市
◎中港專區:中國人行雙箭齊發
【最新活動看板】請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活動訊息
◎產地新鮮直送日本青森蜜蘋果
◎先探贏家APP新上架文章收藏一次滿足
◎財訊快報2015理財年鑑全省熱賣中
◎品牌故事說不如演影音新力量論壇
其他相關雜誌文章
方亞申:低基期股 補彈上膛( 2013-01-18 財訊快報)
A股重演超級牛市( 2015-01-23 財訊快報)
電動車群雄爭霸( 2018-01-19 財訊快報)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97857.62 5,515.73 5.97%
以太幣ETH 3139.44 28.32 0.91%
瑞波幣XRP 1.11 0.01 0.73%
比特幣現金BCH 520.67 73.61 16.46%
萊特幣LTC 89.60 2.78 3.20%
卡達幣ADA 0.787366 0.05 6.45%
波場幣TRX 0.198798 0.00 -0.54%
恆星幣XLM 0.237189 0.01 2.23%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